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孤岛化:没时间没精力缺亲情

2012年01月18日16:4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新生代 农民工 边缘身份 孤岛化 农民工群体 文化生活 精神文化 精神层面 悲观厌世 家庭经济

47.9%没参与过社区文化活动,33.6%没参与过单位文化活动,每年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和单位文化活动两次以上的不足15%。这是近日公布的一份《在浙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中显示的数据。

调查人员说,数据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文化生活贫乏、文化消费不足、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基本满足成为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这份调查由共青团浙江省委课题组完成。被调查的对象是1980年后出生的、户籍在农村、离开原籍在外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可能出生在农村,也可能出生在城市,年龄在16~30周岁。

据介绍,按照浙江省农民工的行业和地域分布特点,获取被调查对象2175个。调查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结合方式,同时与不同性质、规模、行业企业和不同层面的工业园区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访谈。

电视、上网是新生代农民工享受精神文化生活最主要方式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整体上呈匮乏化,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单调。

受个人收入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消费能力、水平低下。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开支主要用于上网、手机,主要的娱乐方式是喝酒吃饭、看电视、打牌和搓麻将;40.1%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体育、文化生活方面的开支,有买书、报开支的新生代农民工仅有11.1%。而作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最主要开支项目的上网费用,89%的被调查对象每月在100元以下,67.8%的人不足50元。

同时,因为收入不高,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居住在租金便宜的城郊接合部的农民出租房或者配套设施不全的社区,居住周边缺少公共文化配套,而所在单位有关精神文化生活设施、场所也同样不足,缺少参与城市文化活动的渠道和机会。

调查显示,被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周边有体育活动室、篮球场、棋牌室、图书室的不到50%,利用率不足30%。一半以上新生代农民工所在单位没有图书室、多功能厅、阅览室、体育设施、文艺场所、健身房等,而设施的利用率也仅为20%多。

另一方面,调查也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缺少进行文化生活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制造业的一线车间工人、建筑工地的新生代农民工,通常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每月休息时间只有1~2天,缺乏精神文化生活最基本的条件——时间要素。

而值得重视的,还有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孤岛化现象。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为城市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并未被城市主流文化完全接纳,甚至被甩到城市文化的边缘。

调查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自身的需要,也由于群体的工作、生活条件和资源等因素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形成一种亚文化生活,独立于城市主流文化之外,与城市主流文化相区别、相隔离甚至相冲突,形成文化生活的孤岛化效应。

调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人际交往仍限于“三同”:同乡、同事和同学。身处城市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中的大多数却与城市居民没有交往,形成封闭的群体性生活。

调查人员说,整个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闲暇时间的娱乐方式仍趋单一,不具备明显的城市文化生活特征:他们经常是几十个清一色的男(或女)青年农民工生活在一起,缺乏家庭生活的亲情,许多青年过着性别失衡的集体生活。

“并不宽裕的收入、不高的文化水平、拥挤的居住条件、高强度的劳动等使他们往往处于与城市文化的某种隔膜中,形成一种文化生活的真空状态。”调查人员说,这种社会交往,必然导致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互动不足,形成封闭的文化生活模式,呈孤岛化。在一些地方,有人戏称,在那里,四川话(或者其他外省的方言)就是“普通话”。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