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民意的“自由市场”?

2011年09月02日10:2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网络舆论 网络舆情 现实人格 网络媒体 网络用户 网络应用 网络环境 网络管理 网络操作 网络空间
  ●中国的互联网可能是世界上最热闹、最嘈杂、最舆论化的网络
  ●网络舆论并不能代表社会主流声音,但又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情绪“晴雨表”
  ●我国互联网发展“技术先行、管理滞后”及“先发展、后规范”是形成网络舆论上述特点的重要原因
  ●对网络舆论既要重视,又不应片面迎合,而应区别对待、加强引导、依法管理

编者按:“南京天价烟局长”、“郭美美炫富事件”、“7·23动车事故”、“云南李昌奎改判案”以及弘扬真善美的“杭州最美妈妈”,网络以最迅捷的姿态介入公共事件,并形成汹涌的“民意大潮”。网络舆论究竟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对待“网络民意”?“网络民意”是否真实反映了民众意见?本文是《求是》杂志社相关课题研究成果,我们选取其主要部分在这里发表,希望能引起读者思考。

本文所分析的网络舆论,特指网民以博客、微博、跟帖、留言、论坛帖文等方式,对公共事务、社会热点、网络话题等表达的意见,即“网民意见”,不包括网上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报道、专业交流等信息。随着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增长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此类舆论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态势值得密切关注。

经初步考察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网络舆论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非主流性——浏览者多,参与者少

大多数网民上网很少主动留言、发帖,主要是浏览各类信息,一些热门帖文的点击率常常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回复率,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很多网站发帖需要登记注册,而发帖、写博客都需要花费时间,大多数网民上网都是忙里偷闲,除了一些不吐不快的议题,一般不会为此耗时费力,他们因此成了网络空间“沉默的大多数”。二是因为网民上网主要是为满足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浏览、信息查询、通信联络、电子商务、娱乐游戏等需求,对于热点事件的关注较为随性,一般都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看热闹心理和旁观者心态,决定了网民参与意见交锋的主动性、积极性普遍较弱。

同时也要看到,网络空间确实存在着一个参与意识较强的相对稳定的群体。这个群体主要包括两类人:一类是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意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不得志、不如意,有挫折感、失落感,对生活和社会心存不满,网络成为他们发泄不满、宣泄情绪的平台。这类人有较强烈的发帖冲动,甚至对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形成一种精神依赖。另一类人与此不同,他们的网络参与行为更具自觉性和主动性。这类人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思想能力和文字水平,热衷于评点各类热点问题,批判意识较强,有的已逐步成为网络空间的“意见领袖”。其中的一些人为了标新立异、吸引眼球,往往在表达思想观点时标榜“独立思考”,刻意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有的甚至以嘲讽、戏谑、解构主流意识形态为能事。显然,这两类人都不能代表主流社会,也不能反映社会主流舆论。

一方面,社会主流人群的网络参与度偏低;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人群又无法反映社会主流舆论。这就决定了网络舆论的基本立场、思想观点、价值取向以及表达方式,在总体上呈现明显的非主流特点。

负面性——批评的多,肯定的少

网络舆论不乏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声音,而且往往以更强烈甚至是极端的方式呈现这种道义力量。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等重大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网络舆论能够迅速激发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舆论声势和爱国热情。近年来,在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受阻和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通过网络舆论的力量井喷式迸发出来,爱国网民作为一个新型社会群体走到了时代前台。

但是就总体而言,网上各种舆论交锋,常常是负面舆论压倒正面舆论。其原因在于:一是负面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负面事件、负面话题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容易诱发人们的好奇本能,引发人们的探究讨论,而且一般情况下人们发表批评性意见要比发表肯定性意见的动力更强。由于言论尺度较传统媒体宽松很多,网络媒体常常通过大量登载、炒作各种负面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来吸引眼球,提高网站点击率,这是网络舆论负面性特征形成的基础。二是由参与制造网络舆论的人群自身因素所致。如前所述,一些现实境遇不佳的网络舆论参与者对社会有负面情绪、负面心态,往往戴着“有色眼镜”观察社会、解读现实,在网上自由发表各种批评意见成为他们发泄不满的主要方式;而另一类网络舆论参与者则往往把批评作为展示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形式,甚至“为批评而批评”,这是负面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三是负面舆论场一旦形成,就会自行强化。由于肯定性意见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加上大多数网民选择沉默,就造成了批评性意见一边倒的态势。这种负面舆论场又形成一种压力,进一步削弱了网民发表肯定性意见的意愿和勇气,使得正面舆论更加式微。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