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解说:
旧的拆除,新的未建成,代替的没有能力,停暖似乎就成了无奈的结局,而林州市市民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供暖期内,是否也不得不去承受这无奈的寒冷呢?
主持人:
王教授,是不是因为要完成国家的节能减排任务,所以当地民众才要承担这个被停暖气这么一个后果,是这种因果关系吗?
王锡锌:
毫无疑问,不应该是这样的因果关系。因为从节能减排的一个战略举措来看,我们的确是需要对目前这样一种高能耗的、污染环境的一级产业进行调整。所以国家的战略意义上来说,这个选择当然是对的。但是很遗憾,我们看到在林州这个个案里面,其实他在当地政府的官方文件里面也讲到了,似乎要把节能减排和这次的停暖要建立起某种因果,因为这个文件里面说了,节能减排是死任务,不能够因为供暖耽误了节能减排,好像要建立起一种联系。我觉得这应该是在转移这一次停暖的问题,转移人们的视线。因为如果说要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话,它应该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有一个时间表,应该要做好衔接。请问,在1月5号之前,你的时间表在哪里,你有没有做到这个衔接。难道说节能减排就一定要在这个数九寒冬,以停掉五千多户人的暖气作为代价吗?这两者毫无疑问不应该建立起联系。
主持人:
刚才短片里面,我们也相对比较客观地形容了当地政府的一种尴尬。因为一方面是硬任务,一方面是硬指标,哪个都不能做不好。但问题是他们现在陷入的这种尴尬,是注定要完成这个,就一定要完不成那个吗?还是说这个尴尬是自己导致的?
王锡锌:
我觉得至少在这个个案中,人为的因素肯定是占大头的。因为按照林州自己当地的规划,其实一个原来的电厂,因为是高能耗的,所以早就决定要拆除了。因此决定要建一个新的、能耗更低一点的,热效率更高一的这样的一个新的电厂。这两者本身是可以衔接起来的。问题就变成为什么没有衔接好?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了?是不是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别的地方看到的,已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就是整个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平时不算账,一到最后看完不成指标了,马上冬天来了,年关来了,算总账,算总账的代价可能就人为地制造了节能减排和当地供暖、供电的紧张关系。
主持人:
换句话说,我们体会地方政府的难处,但是这个难处绝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借口去搪塞。
王锡锌:
其实这种难处我觉得在整个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到位之后,大家都能感受得到。为什么在一些地方没有发生这种停暖、停电的情形呢?有可能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时间表上,每一步,一步一步做,平时把功课做足了,而不是到了某一个点,马上要交作业了,一看没办法,只能让老百姓来买单,这种做法我觉得是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
而且我们就看,就是把自己逼到一个绝境上,其实就像地方政府所说,有硬指标要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还有硬任务,就是要供暖,在二选一的时候,他们也没有选择给老百姓供暖,而是满足了要完成硬指标。
王锡锌:
没错,这种情况在我们今天讨论的林州个案中看到了。其实在这个之前,在去年,因为去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许多地方都要完成节能减排的硬指标,这种指标我觉得“硬”这是没有错的,但问题是完成硬指标的同时,如果没有做好衔接的话,最后就会带来一个当地老百姓利益受损的问题,那么在这两者之间,人为制造的尴尬到底如何来化解,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一些地方采取的是宁可得罪当地百姓,也不愿得罪上级,因为上级在这里面是,这种节能减排的指标可能是一个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