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在去年年底国务院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中纪委常委、秘书长吴玉良表示: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要出台有关公车配备使用的新规定,这个规定比过去更加严格,比如对省部级干部公车配备的标准排气量和购置税都比过去严格,对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的编制也比过去严格,公车配备的标准和公车的总数量要下降。
新华社昨日发表文章分析说:这意味着“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务车改革即将启动,改革顺应民意,将有力推动政府部门职能和作风转变;文章强调:公车数量和支出费用公开是改革深入进行的大前提。据新华社电
试点:
部分地区改革变成“分钱”
回顾近些年各地公车改革进行的摸索和试点,不乏失败的教训:例如,一些地方曾经把公车改革弄成赤裸裸的“分钱”,区委书记、区长每年“车补”居然高达七八万元。消息被曝光后,这种背离公车改革初衷,排排坐分果果式的“车改”被果断叫停。也有成功的经验:例如,也有的地方为了便于民众监督公车使用,推出了统一的公务车帖或公务车牌;有的地方为了鼓励公务员短途骑车办公推出了公务自行车。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但新华社昨日发表文章指出:以网民和群众的呼声和本轮公务车改革的方向衡量,这应当只是北京市公车改革的“最低标准”。
文章说,下一步,应当明确北京目前的公务车保有数量,并顺应全国公务车改革的大方向,继续降低北京市公车配备的标准和公车的总数量。目前,北京也在倡导百姓公交出行、低碳出行、绿色出行,作为北京的公务员,更有责任在公交出行上率先垂范。
难题:
如何遏制公务车成特权车
新华社文章认为:在当前车改进行的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公务车在维修环节出现的维修材料投标报价缺乏执行约束力,部分维修材料利润空间偏大等新漏洞。这反映出公车改革和监督应当贯穿公车使用全流程,避免公车维修成为唐僧肉。
公车改革的另外一大难点是如何遏制公务车成为特权车。近些年,各地一些公务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的驾驶风格引发了极大的民愤,尤其是公交车道俨然变成了公务车道,更是应当下大力治理。
记者此前调查发现,近年来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区市政府取消了拥有特权的“O”牌照,这无疑也是公车改革的应有之意。但是相关部门更要意识到,公务车的“特权马甲”往往有很多种,尤其是民用号段中的某些“特权号段”,更容易因为官商混用导致特权泛滥、失控和“李鬼”横行,下一阶段亟待有关部门严加监管。
前提:
深入改革需公开数量和费用
新华社文章说,公车改革是精细化管理、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技术核心方向是合理压缩公务车全流程的各项开支,政策核心方向则是以公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公车数量和支出费用公开则是改革深入进行的大前提。
当前,各地进行的公车改革急需得到全国性的指导意见,让偏离正确方向的“变味车改”回到正轨,让卓有成效的地方车改经验尽快上升为具有可操作的全国性做法。这不但需要出台各项严格的制度保障落实,还需要在车改政策制定过程中,逐步健全各项监督、听证机制。尤其是从以往的经验看,“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车改革未来还要在落实环节狠抓不放,绝不能让执行环节的变通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破坏落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