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中国经济周刊第48期封面
环首都经济圈现实与未来10年目标
“环首都”效应 10年再造一个北京?
穷则思变。
但这一次,“变”的速度有些令人吃惊。一个长期以做北京“菜园子”为己任,人均GDP仅有北京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农业省,希望在10年之内,在一片2.7万平方公里的分散且并不富裕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年GDP近万亿元的经济圈,并让这里的人民在社会福利水平上与中国的最高水准达成一致。
单从GDP上看,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当下的首都。这可能吗?
河北认为,这就是真实的未来,理由是:这里“环首都”。
事实上,对河北人来说,“环首都”不是突如其来的大奖,而是已有数百年的区位现实。谁也都明白,“环首都”并不意味着富裕,甚至有时还意味着必须贫穷。
百年前,除了那些曾被并入首都的幸运儿,几乎从没人会奢望公平,只会远望城门,感慨皇城气象。
如今,河北似乎看到了机会——奥运前后,北京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飞腾身段,已经被过度集中的人口和资本带来的压力所拖累,欲再高飞,必须减负。
这次,“为首都分忧”将不再会是一个零和游戏——也可以理解为,河北与北京发展到现在,其差距已足以令先进者的忧,转而成为落后者的喜。
但不论如何,这终究是一个机会。河北说,要用世界一流的规划,让“环首都”比北京更宜居,打造出生活品质“高于北京”的众多新城。
但行政地位与能力上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社会差距,是否能让“一体化”在短短10年内达成?“世界一流的规划”如何落到实处?高出北京的生活品质如何实现?谁又将是这个美好理想的最重要推动者?
这些都需要答案,而解答者并不只是河北和北京。
“环首都”的河北梦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维晨王红茹I河北、北京报道
被大型轮胎卷起的一阵尘土张牙舞爪地拍在后面行驶的车窗玻璃上,噼啪作响。阳光下,一台巨大的加长拖挂红色重型卡车行驶在11月27日通往燕郊的102国道上,把身后“京”开头的私家小轿车挤在身后。久久难以超越,于是各色的小汽车开始不停鸣响喇叭以示抗议。
红色的庞大身躯开始并线,并放慢速度让开车道,缓缓经过状如彩虹却中间断开的主干道装饰。“您已进入三河市,请放慢车速。”一张城市交通名片悬挂此处提醒所有经此的行人与车辆。
红色卡车的目的地是距市中心不远处一个正在施工建设的房地产项目。途经转弯,这辆庞然大物连续刹车,拖挂平台上的货物轰隆声不断——货体表面写着“钢质入户门”,数百扇,整齐堆叠。
这一张张未被安装的门板,寄托着无数颗期望安家于此的心。
102国道,连接燕郊与北京的高速必经通道。每天途经于此的车辆承载了异地在京者的满腹梦想。正是由于早起晚归的奔波者,燕郊,这个原本坐落在河北廊坊三河郊区的小县城如今已经挣脱其基本地理意义,转变为具有社会学意义的“京东地区”。
而随着不久后“环首都经济圈”发展方案的实施,燕郊将成为距离北京市区最近的“环首都新城”。
一切似乎从这里开始改变。
河北有个“环首办”
“环首都经济圈”,在地理概念上被定义为“13县1圈4区6基地”。将其解构,其大意便是在河北的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这13个县区市范围内建设一个面积27060平方公里、人口485.65万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圈。该经济圈涵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同时还要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在该经济圈方案中,河北省计划在今年底将上述13个县市区的电话区号一并统一为“010”;并推进13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推进京涿、京廊、京燕、京固等城市轻轨建设,加快进京、环京高速公路网建设,构建与首都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同时推进与北京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快环首都县市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与北京的对接融合,实现互通互认,并于明年提供大约9万套的廉租房用于供给创业者。
如果“环首都经济圈”也需要一个首都,那就会是燕郊。“河北省加快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协调工作办公室”(下称“环首办”)将落定于此。11月9日,河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面向全省、京津地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告》,公开选拔正处级职务——省环首办主任,办公地点在廊坊三河市燕郊镇。
此次选拔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在内的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或新区、开发区、工业园(聚集)区现任处级领导,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除了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的基本条件外,应聘者还需有丰富的经济管理工作经验。
“现在招聘的人员快到位了,共招聘5名工作人员,1名环首办主任、4名工作人员。省长要求一个月内人员、编制都得到位。”12月3日,河北省发改委一位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河北省发改委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中心主任赵增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河北省发改委首次面向京津跨区域选拔干部,是对“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对于实现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合作具有破冰意义。
一个月速成的大战略: 从“环京津”到“环首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燕郊本地的居民,发现他们并不清楚所谓的“环首办主任”到底是做什么的,但对于“环首都经济圈”这一新名词,无论是街边商铺里的售货员,还是穿行于燕郊的出租车司机,早已熟知。
但是,很多人都不会想到,“环首都经济圈”方案的出台其实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近年来,北京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京津冀作为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地区,津、冀两地理所当然成为了北京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天津的优势日渐明显,津、冀之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
“现在好多项目天津都在跟河北争。”一位知情人士说。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北省发改委一直都在做“环京津”的发展方案,但是,在“环”了许多年之后,发现成效依然不大。随便拿出北京市的一个区比如顺义区,跟河北省三河市就2009年GDP进行对比就可见其差距。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北京市各区县2009年年报地区生产总值核实结果显示:北京的远郊区顺义实现GDP690.2亿元,人均GDP达到13869美元;而号称“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现代化新兴城市”河北省三河市,GDP仅完成268亿元,人均GDP为7859美元。两地人均GDP相差将近两倍。
“环京津”规划并没有给河北带来多少实惠,接下来如何突破?
此时,一个围绕北京的新发展方案开始酝酿。
在今年9月份的一个省长办公会上,河北省发改委负责人向上任8个月的陈全国省长汇报了“环京津”规划方案。之后陈全国拍板,将“环京津”方案变更为“环首都经济圈”和“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两个方案。
10月20日,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包含了总体设想、目标任务、战略举措、政策措施、支撑条件、组织保障等实体性内容。近期要做的,就是在规划体系、交通体系、通信体系、信息体系、金融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等6个方面启动与北京的“对接工程”。
11月2日召开的中共河北省委七届六次全会,通过了河北《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举全省之力突出抓好‘四个一’战略重点,形成区域竞相发展、协调发展新格局”。
而“四个一”中的第一个就是“一圈”,即“环首都经济圈”。
据河北省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最初的“环首都经济圈”方案,仅锁定临近北京的9个县区,将这9个县区作为重点突破区域,跟北京对接。河北省也拿出一些很实在的具体政策,支持这些县加快发展。后来,由于“想挤进去的地方太多”,9个县区最终变成了13个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