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湖北段数千户渔民欲上岸生活面临无地无业

2010年11月26日09:1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渔民 洪湖湿地 惠农政策 连家渔船 生活状态 迷魂阵 特许证 知音 遗忘 禁渔期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禁渔与生存的冲突

渔民杨贵英冒险去捕鱼,被没收了渔具和船。她了解禁渔的政策,但“不打鱼没吃的”

相比培训失利,更让曾晓东感觉沮丧的,是当地渔民与湿地管理局的矛盾,陷入一种怪圈。

随着捕捞水面减少和禁渔期出现,渔民会铤而走险去捕鱼,甚至在洪湖水域里设下“迷魂阵”。

“迷魂阵”是当地渔民对一种捕捞方法的称谓:将许多根竹竿依次排列水中,渔网挂在竹竿上,隐藏在水下,结成一片庞大的捕捞区域。

竹竿插入水面容易,拔出却十分困难。

每逢禁渔期,有不少渔民冒着被没收渔具和罚款的风险,设下“迷魂阵”。

仅去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理“迷魂阵”花费就约15万元。

去年禁渔期内,杨贵英曾划着小木船到湖区碰运气。她正好被巡视的渔政人员撞到。念她生活困难,没罚款,但被没收渔网和船。这让她很是心疼了一阵。

她说,自己并非不理解禁渔规定,“但不打鱼没吃的”。

长江有3个月禁渔期,给渔民收入带来很大影响。监利等地出台了禁渔期“低保措施”,每人每月约100元。 一些长江沿岸省市还出台一些办法,如江苏南通市给部分渔民颁发《特许证》,可以捕捞刀鱼和凤尾鱼。

荆州市将渔民纳入春季救济范畴,以春荒救济形式给补助资金,平均每船450元。同时引导部分渔民贩卖蔬菜,或介绍他们到其他水库等地协助捕捞。

而据曾晓东介绍,因湿地保护缘故,洪湖水域禁渔期4个月,不过湖区渔民没有任何低保措施。

“我们也希望生活困难的渔民能够得到一定补贴,相对而言,管理成本也会下降。”曾晓东坦言。不过他认为,低保是过渡,让渔民上岸转产转业,才是最佳方法。

上岸后依然艰辛

没地,“前渔民”陈茂金和老伴,给有地的村民打零工。这也是村里其他上岸渔民的状态

曾是专业渔民的陈茂金,离江上岸5年了。

在陈茂金看来,与其说是当地渔政部门协助上岸,不如说是自力更生。

洪湖市渔政局副局长王诗刚也坦言,渔政部门对当地渔民上岸,爱莫能助。王诗刚称,他们也想做一些帮助渔民上岸的事,但没有能力。

主要是资金问题。他介绍,洪湖市渔政部门运行经费名义上由市财政拨付,实际每年经费仅约5000元,而编制内工作人员有31名。“尽管政策允许洪湖市渔政局自给自收,也还只能保证工作人员发工资。”

5年前,成立洪湖湿地保护区的消息传来,陈茂金所在的捕鱼区,正处在禁捕的19万亩核心区。

一直在长江流域和洪湖湖区之间流动捕捞的他,做出了上岸的决定。

之前,陈茂金在螺山镇大堤附近搭了间茅草屋,禁渔期一家就住在那里。

决定上岸后,他借了2万元,把茅草屋改造成水泥房,从此安顿下来。

与他一道上岸的,还有另外25户连家渔船。如此,螺山镇一带,出现了一个新的渔民居住地。村子取了个名字:长江捕捞村。

村里有条不到百米的路。20多栋小房子,大多没粉刷。陈茂金的房子是其中最好的一栋。

两间房,一个客厅。一辆三轮车放在客厅中央,几乎占据了整个屋子。

白天,他用这车打零工,帮人运输货物。晚上,他和老伴柳新喜就住在车上。两个儿子和媳妇分别住了两间房。

今年春节,最小的儿子带女友回家。女孩目睹这一情景后,第二天不辞而别。这让柳新喜深感愧疚。

长江捕捞村占的是另一个村庄的地,村民无法自由改建房子或另建新房。村子定格在2005年上岸时的模样。

随着捕鱼水面的消失,渔业已成为副业。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外出到城市打工了。

如今,陈茂金一家一年捕鱼的次数不超过10次。没有土地,大多数的时间里,他和老伴给周围有地的村民打零工。这也是长江捕捞村其他人的生活状态。

陈茂金房里已看不出渔民的痕迹。不过他依旧保留着两样东西,一个是收音机,在水上生活时陪伴他多年,另一样是船。

拥有船只,意味着他可以继续领取渔政部门发放的1000至2000元的燃油补贴。这是他唯一可享受的补贴。

期待政策解决困境

渔政部门无法帮渔民协调土地。同时,渔民需要技能培训,不然难以开始新生活

尽管湖北各地政府在要求做好禁渔工作的文件中,都提到了要妥善引导渔民转业,不过实施中,缺乏政策及资金方面支持。

丁文香十分羡慕在湖南洞庭湖捕鱼的亲戚,同为渔民,对方分了房子和土地,还办了社保。

据荆州市渔政港监船检处副处长张频介绍,湖南洞庭湖在渔民安居工程中,对上岸的“连家渔船”渔民,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提供宅基地,以财政补贴、部门扶持及渔民自筹的办法解决建房资金。

监利县渔政站站长乔茂荣说,数千户连家渔船,相对荆州及整个湖北省来说,是个很小的群体,省内未出台相关政策来对渔民上岸提供指导和帮助。他说即便想帮助渔民上岸,渔政部门也无法协调土地和宅基地需求。

也有成功上岸的先例。监利先锋渔场的30多户渔民,离开连家渔船后,利用长江故道水域发展养殖,已经形成了一个养殖村。

乔茂荣称,这批渔民是1998年洪灾安置中获得了政府规划的宅基地,而依托长江故道的水域也是天然的养殖场,为他们上岸提供了优越条件。

“但并非所有的渔民都能够遇到这样的机会。除了长江故道,监利县已没有适宜水域面积可以养殖。”乔茂荣说。

“更多的,还是需要渔民自力更生上岸。”洪湖市渔政局副局长王诗刚说,即使渔民上了岸,但没有技能,“甚至种地也不会,怎么继续生活?”

在张频看来,随着这一代渔民逐渐老去,“连家渔船”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中消失。上岸工程可以将重点放在渔民子女的安置上,比如就业培训,可以将目光投向养殖业外的领域,妥善安置渔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他认为相关部门应出台针对沿江渔民上岸的政策。

11月23日,湖北省水产局称,连家渔船上岸的事,也是一直困扰该局的难题。目前水产局在跟省里及具体县市协调,对整个湖北境内长江流域连家渔船进行调研。约半个月后,针对渔民落户、宅基地、生活补贴等问题等,会出一个具体方案。

他们也期待着湖北省或国家层面,能够提供具体政策支持。

对于这些,丁文香等渔民无从得知。

清晨,整理好渔网后,丁文香又划开小船,重新出发去捕鱼。

海事码头附近在进行堤坝加固,为避免落下的小石块刮破渔网,他准备去更远些的地方捕捞。

随着这一代渔民逐渐老去,连家渔船可能在几十年里消失。有渔政人员认为,上岸工程的重点或可以放在渔民子女的安置上,例如培训就业,去除后顾之忧。

本报记者 朱柳笛 摄 □本报记者朱柳笛湖北报道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