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特派记者王刚)昨日,王家岭矿难抢险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透水事故救援工作已经进入第5天,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已过,被困的153名人员还是没有救上来,救援工作正全力展开。
昨日记者现场看到,各方抢救力量继续接力。在井口附近,数百名救援人员忙着搬运钢质水管、安装调试煤车等,不时有成对救援人员进出井口。数十辆运送水泵、钢质水管的卡车,在王家岭碟子沟附近,沿着山坡道路排了1000多米的长队。
亲属:“我家里有4口人在里面”
长江日报讯(特派记者 王刚)“我的一家4口人都在里面,”昨日,记者在事故现场见到了被困井下的矿工家属郑步霄。
26岁的郑步霄是山西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桥南湾村村民,此前一直也在王家岭煤矿上打工。被困的153人中,有4人是他的亲属:郑进学(27岁)、郑颜东(24岁)、郑勤学(21岁)3位侄儿子,大舅哥张建龙(30岁)。
“几天来,家里老小都没睡好一个安稳觉。”向记者介绍时,郑步霄声音十分嘶哑,泛红的双眼泪水涟涟。记者了解到,几天来,他每天一大早就从家步行20余公里,到事故现场打探消息。“真希望他们4个人命大一点,能活生生地出来!”
襄樊救援队员:“弟兄们都还在下面,几天不洗脸都没关系”
本报讯(特派记者王刚)“28日当晚,我们公司118名员工就赶到事故现场开始施救。”见到来自湖北家乡的媒体,41岁的襄樊人王喜保疲惫的脸庞露出一丝亲切。
王喜保是太原煤炭气化有限责任公司一名电工,从3月29日上午8时开始,他和公司其他117名抢险救援人员,轮番到王家岭煤矿下井,进行电线电缆、通风通道等铺设、开掘工作。
由于事故现场附近已停满车辆,太原煤炭气化有限责任公司2辆大客车,只好停靠在距离事故现场将近5公里的上坡平地上。“每次就是沿着山坡上的小路下去。”
4天以来,118名救援人员全部是睡在客车座椅上,喝水靠发放的纯净水,饭菜是公司专班人员在距离停车地点近20公里外的乡宁县西坡镇附近做好,然后再运送过来。
昨日10时许,这些救援人员个个成了“黑人”,脸上、头发上、手上、衣服上,全是层层炭灰。“我们那153个兄弟还在下面啊!我几天不洗脸都可以!”王喜保十分动情。
警察沿途严控救援秩序
长江日报讯(特派记者 王刚刘斌)3月31日晚12时,记者从山西河津市搭乘一辆的士,赶至距离事发地点王家岭煤矿最近的山西省乡宁县西坡镇途中,沿途发现多个路口都有闪动警灯的警车身影。
昨晨9时许,记者搭乘一辆面包车奔赴王家岭煤矿。面包司机在我们上车前就打预防针:到煤矿约20公里,我的车子进不到事故现场,警察在路上有三道关口设线。车行至一半路程时,第一个警戒线出现。
后经当地村民指引下,司机找到一条直通事故现场的山路。近5公里的崎岖山路下行后,记者已清晰看到位于山脚下的事故现场。刚到山脚边,就被2名警察拦住。在查看我们的记者证后,警察要求有抢险指挥部发放的“通行证”,经过我们好话软磨了近10分钟,两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警察终于同意放行。
昨晚17时许,记者通过媒体同行搭乘到一辆挂有“通行证”的车辆从事故现场返程时注意到,沿路都有交警对开往王家岭煤矿方向的车辆进行检查。
多少生命代价才能唤醒麻木
在人们为153名被困矿工的生死忧心如焚时,王家岭矿难真相开始逐步披露。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发出的事故通报令人扼腕:王家岭透水事故再次暴露出部分在建矿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等突出问题。
一次灾难发生,事前必然会出现一个接一个征兆。王家岭矿难发生前一天,陕西安康籍的工人陈某发现“平常出来的煤都有煤尘,那天出来的煤是湿的”,于是,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队长让他下井干活,他说什么也不去,“后来真的出大事了”。
但是,一人之幸,却未能替代153人之不幸!
安全工程科学研究中的“海恩法则”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要消除一起严重事故,必须提前防控1000起事故隐患。
对于王家岭矿难而言,又何止前一天“出来的煤是湿的”这一个征兆?早在3月25日,在20101工作面作业的27队的部分工人已经发现工作面“掌头煤层压力增大,煤壁挂汗、并出现异味”;事发前两个小时,王家岭煤矿碟子沟项目部经理曾两次接到井下工作面有渗水情况的报告。然而,在那些对安全管理麻木不仁者那里,所有这些征兆都不足以唤醒他们的任何警醒。
王家岭矿难血的教训再次发出警示:生命无价,对事关生命安危的每个安全责任和细节,再也不能口是心非,麻木不仁了!各地区、各部门和煤矿企业要深刻吸取这次事故的教训,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