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无云澄碧空,天安门上锦旗红。广场万众喧旗海,大道三军走巨龙。竿顶赤旌升冉冉,阵前礼炮响隆隆。一声中国今兴起,顿使元元泪满胸。”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礼炮队的组建者,开国大典上指挥鸣放礼炮的许欣之写下的一首诗。
今年92岁的许欣之,曾任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副院长,离休后现住解放军某部郑州干休所。前不久,他向记者回述了那段难忘的经历——
功勋火炮 战功炮手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后,3月份我被调到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当作战科长。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司令员高存信向我下达了一个任务,那就是临时组建一支礼炮队,在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鸣放礼炮,我被任命为礼炮队指挥官。
当时真是既高兴又紧张,这炮兵在打仗时一点问题都没有,可以做到指哪儿打哪儿。这礼炮可从来没放过。
“事实上,这54门和28响都是有寓意的。”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领域、界别的人士,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接受命令后,我一直绷紧了神经。我和作战科副科长韩怀志及作战参谋沙复新一起在各个部队选拔炮手和炮长,并制定了严格的选择条件:第一,炮长必须是连排干部,炮手是班排干部;第二,炮手必须是在战斗中立过战功的;第三,用来鸣放礼炮的火炮必须是战争中的功勋炮。因为意义重大,许多炮兵都想被选上啊!最终,我们选出了160多名炮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