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取消市局(副厅)级以下公务用车,望以此来降低行政成本,解决公务用车的不正之风。5月至今,杭州车改饱受争议。在市政府“坚定不移、积极稳妥”的方针下,改革该如何推进亟待破题。有关专家呼吁加快公务用车立法,让权力制约贯穿改革始终。
买不买私家车?成为最近一个月来刘建颇费思量的一件事。老刘是杭州某市级机关处级干部。因为车改,他所在单位的公车全部上交了,现在用车不仅要预约,还要付汽油费。思前想后,今天,刘建还是买了一辆自行车,除了骑着上下班,当然也包括到基层检查工作开会什么的。
老刘所指的改革是:从今年5月4日开始,杭州市将市委统战部、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司法局等21家市级机关作为一期试点,取消其所有公务用车。这次改革彻底结束了从买车、养车到用车,一切费用都由财政支付的现行公车制度,取而代之以“职务消费货币化”的运行制度。这一改革被外界称为“杭州车改”。
目前,21家市级机关的270多辆公车已由新成立的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收管,其中50%的车辆作为中心工作用车,其余车辆将向社会公开拍卖。
这次牵筋动骨的改革,重要背景是公车行政支出持续高涨。据杭州市车改办测算,市级机关一辆公车包括司机在内年均费用为10万元,全市一年公车开支为1.2亿元。
在各方关注下,杭州车改率先起步。记者了解到,车改启动以来,关于运行、补贴等的争议一直不断。
酝酿了四年的车改
事实上早在2002年1月,西湖区三墩镇已率先启动公车改革。机关干部按月发放相应标准的交通补贴,节约归己,超支不补。
随后,杭州西湖区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实行了车改,义乌全市、湖州南浔经济开发区等地也取消了公务用车;台州、宁波等也积极进行公车改革试点。
此前最大的争议是货币化补贴会不会变成福利性补贴?
“当时进行的是双轨制改革。就是说保留机关内的部分车辆,同时发车贴。”车改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保证领导用车的前提下,有些领导一边拿着2000元的车贴,一边专车接送照例不变的现象十分普遍。
于是,当车改正在各地热烈地进行时,2005年3月浙江省突然宣布暂缓车改。
一位参与当时车改的老干部对记者说,要推广车改,有几个障碍必须清除。一是补贴标准的确定;二是单位原有公车的处理;三是原有驾驶员的分流安置;四是车改之后对领导干部用车费用的监督。其中车改补贴最为关键,它是群众心理与实际需要的折中。
4年后,车改重整待发。按照实施方案,刘建拿到了1400元的车补。虽然仍实行货币化补贴制度,但与此前不同的是,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账户。
“我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加油站、车辆年检、车辆保险等与交通相关事项上支出;但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等地购物。”刘建指着市民卡上的照片说,“这必须本人使用,所以一旦挪用就是个人行为了。”
“其实目前最大的争议在于依工作职务层级,划分9个车贴档次是否合适,最高2600元是否合理。”刘建说。
2600元是暂行策略
当年,浙江省宣布暂缓车改时,西湖区纪委执法监察室主任陈敏在接受记者采访说,“车改最大的阻力往往来自单位的一把手,因为这种改革触动的恰恰是一把手的既得利益。”
“要想直接改革掉这些人的既得利益难度较大,谁会把装进口袋的钱再掏出来?2600元是个暂行策略。”一位公务员说,“先用补贴换车,然后慢慢削减补贴,最终实现按实际工作量补贴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
当时曾参与区级车改调研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一辆1.8L排量的公务用车,车价在15万左右。以使用10年计算,每月的折旧费是1250元,加上每月保险费400元、养路费200元、维修费300元,一辆车月固定成本约为2150元。按单位出60%的标准计算,加上每月变动成本中汽油费540元、停车费150元,最高一级的补贴在每月2000元左右。这位人员说,“市级人员在最高补贴标准上提升600元可以理解。”
建立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实际上就是公车服务社会化。除警用巡逻车、工商执法车等公务用车外,其他的诸如领导干部配车等全部取消,采用出租车的管理方式。有人说,这样的方式很好,只是将车贴按公务员职务划分显得不合理。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刚出台的政策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实施中需要进行调整,建议发放车贴可综合考虑用车实际需要来划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