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规划环评条例>推迟出台 阻力来自利益冲突 海洋环保任务艰巨 -京沪高铁新建21站收益率不高于8% 面临运营体制与联网跨线考验 -外资再次被限制进入房地产二级市场 -劳动部:农民进城就业禁设歧视限制 禁用月薪面议字样 规定全文 -"嫦娥一号"11月下旬传回语音图 中国成功迈入月球俱乐部 专题 -港交所将与外管局签有关"港股直通车"协议 人民币汇率突破7.45 -中国驳"人权观察"指责我限制外媒采访奥运 提供更多出入境便利 -最牛散户公司涉嫌逃税2000万 邯郸农行金库被盗案:原副行长受审 -中国拟用飞机海上追台风 未来台风要减5% 台风琵琶向西南移动 -中石油两交易日套牢839亿 购买者全亏 阿里巴巴市值跃网企之首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有望成假日 休假总数或增加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国家法定假日安排即将调整,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望成为法定假日。为了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亲近传统节日,本报邀请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连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讲师施爱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放4位学者,对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进行了解读。

法定节假日调整已制定初步方案

四大传统节日有望成假日

假日总天数可能有所增加

黄金周景区“爆棚”、呼吁推行弹性休假、增设传统节日为假日……近年来,关于长假制度的一些议论与建议不绝于耳。国家法定节假日如何调整才更科学合理?记者近日从权威部门获悉,相关部门在对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进行了调研和论证之后,已初步制定出调整方案,并将在近期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这个方案安排中,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不仅有所增加,而且,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有望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农历除夕也将法定放假,广大居民有望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

如何调整法定节假日制度,社会上有着广泛议论。一项对2200位年收入6万元以上游客进行的调查显示,63.7%的人希望调整黄金周,但建议取消全部黄金周的人只有14.3%;不久前进行的另一次调查显示,“58.2%的公众希望既有长假也有短假”。还有媒体曾就“春节、中秋、圣诞以及情人节等10个节日中你最想过哪一个”做了一个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居首,其他传统节日也均排前列。

“如果要我选择的话,‘五一’、‘十一’黄金周可以考虑缩短,把清明、端午、中秋等增设为法定假日。这既能缓解各地景区‘爆棚’的压力,又能让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在国家机关工作的李先生表达着自己对新休假方案的期待。

为了让调整方案充分体现民意,有关部门一年多来组织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国家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最大的亮点就是民众成为政府决策的‘参谋者’。广泛征求民众意见,体现的就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重视民意的执政理念。”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认为,新休假方案只要符合大部分人意愿,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让公民休假权落到实处,相信人民会接受并给予支持。

专家学者认为

传统节日放假适逢其时

“假日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得到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对于酝酿进行的假日制度调整,许多专家学者近日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支持和拥护。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假日安排主要是从政治上考虑的,而改革开放后更多是从经济上考虑的,是为了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现在考虑节假日的调整,要更多地从历史文化、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适当调整黄金周制度,把传统节日变成法定假日,符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认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对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传统节日纳入我国法定假日体系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儿女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于我们民族心理最深层的一种东西,即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种亲和力很大程度上是靠节日等民俗维持下来的,它虽是潜在、无形的,却是一种自发的情感,一种真正的文化的力量。

除夕

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

来历春节原名为元日,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

内涵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在外的游子不远千里万里也要赶回家来。

清明节

祭祀踏青两相宜

来历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固定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举行的扫墓、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上巳节。

内涵这两年,每到清明节,黄帝陵、轩辕庙、炎帝陵都要举行大型公祭,海内外华人从祭祀的仪式中体会到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祭祀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时节,上坟祭扫先人显示了“慎终追远”的传统,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也纷纷赶回故土,祭奠祖灵。清明时节春光最好,适合人们到郊外亲近自然,拥抱春天。我国的许多地方在清明还有植树的习惯。

端午节

粽叶飘香习俗多

来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盂兰节、蒲节等。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五月初五,人们用彩色的丝带系在手臂上,用来防避兵役和鬼魅,防病防瘟疫。吃粽子、划龙舟则是后来不断形成的风俗。

内涵围绕端午节及其习俗的来源,形成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民间传说,并为端午节增添了新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如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较通行的解释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增加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赛龙舟等多种体育竞技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

中秋节

花好月圆人团圆

来历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中秋节形成较晚。汉魏时期,中秋节日尚无踪迹,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出现,明清时期,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

内涵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团圆节”。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生的美好愿望。传统中秋节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中国小常识 / 传统节日
专家解读带薪年休假规定:享受与上班同等工资福利
法制办就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联系方式)
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
国务院拟出台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
六成民众赞成调整黄金周 希望实行带薪休假制度
新休假方案拟形成若干黄金周 将推动短线游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国家大剧院公开招聘121岗位 12名高管要求国家机关工作经历
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出炉 杭州居首北京第九(名单)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 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