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人均月收入几乎是成都的两倍,幸福度却低于成都市民;而人均月收入名列10大城市第3名的广州市民幸福度却是倒数第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教授奚恺元发布的《2005年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显示,人们主观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经济无直接关系的因素。
越来越多的事例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未必就是一个能够让你感到幸福的城市。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社会发展滞后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也许,一个地方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工业社会对环境造成的巨大污染,是房价、医疗费用、教育费用令人恐惧的高速增长。这样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会带来幸福感的提升。
GDP只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成就的指标之一而不是全部,这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性的共识。但遗憾的是,在现有的政绩考核体系之下,GDP依然是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硬指标”。学者们曾多次提出,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应该尽快走出“GDP崇拜”的怪圈,我们认为,一个地方能否挥别“GDP崇拜”,在于它的管理者能否认识到“GDP增长”并非幸福的全部,但在根源上,更在于政绩考核体系能否走出“唯GDP论”的误区、将地方政府解决“看病贵、上学贵、房价高”等民生问题的成就放到与发展地方经济同等重要的考核位置上来。
一个城市能不能让人感到幸福,在代表经济发展的GDP之外,应该还有更多更人性化的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