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体制正在重建过程中。尽管取得一系列巨大成就,但仍有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1)投入不足。尽管从2000年以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年有所增加,政府承担了更大的卫生医疗支出责任,但政府的卫生支出仍然不足,不到GDP的1%。 与国际标准比较,这个比例较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报告2006》提供的数据,中国在政府卫生支出占GPD的比重方面,在196个国家中排156位。虽然排位靠前的国家都是高收入国家,但许多低收入国家都排在中国前面。
(2)个人医疗卫生支出负担仍然过重,分担比例仍然过高。尽管政府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一直在增长,但增长速度难以抵消药品和医疗价格的增长,导致家庭医疗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例的不断攀升(见图2.4的国际/跨区域比较)。1995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卫生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3.11%,2005上升为7.56% 。199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卫生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4.9%,2005年上升到6.6% ,另一方面,尽管最近几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59%下降到2006年的49.8%,但对中低收入群体而言仍然不堪重负。
(3)资源配置失衡。突出表现在,以2005年为例,占总人口60%的农村人口仅享有25%的公共卫生资源 。如前面表2.4所显示,2006年,城市居民同农村居民的人均卫生支出比率大约为3:1。
图: 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国际/跨地区比较
(4) 利用效率不高。医疗服务设施的利用率不平衡 。2007年县及县以上医院病床使用率为78.3%,乡镇卫生院只有48.5% 。医疗卫生体系机构重叠、部门分割、职责不清,公共卫生经费的支出效率不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如果不继续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仅靠增加投入解决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世界银行估计,如果消除乡镇卫生机构的冗员,其成本将降低40% 。
(5)重治疗、轻预防。资源配置方式显示医疗卫生模式倾向于治疗支出,而不是预防性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
(6)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体制尚不完善。中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复杂程度和多样性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转变成了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所以,政府的监管制度,包括规制标准和许可程序,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保证药品生产商和医疗服务提供机构都能合法合规地履行自己的职能。(摘自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撰写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