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狠抓全面开放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创建辽宁“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和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国际大通道建设,提升中欧班列影响力,深化沿线大通关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带动更多辽宁装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去,对外投资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促进利用外资稳定增长。扩大金融、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实现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办理。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重点改革创新事项落地率达到90%,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达到国家标准版水平。积极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
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落实国家进出口政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抓好大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沈阳创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国家临港经济示范区。鼓励服务出口,发展服务外包。精心准备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力争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份额稳中有升。
(三)狠抓创新发展
发挥科技教育优势,抓住载体、机制和人才三个关键,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5%,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大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发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120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7.8件,转化落地科技成果20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更为宽松包容的环境,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落实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中的人员费用比例政策,让创新者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回报。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强高技能人才激励。建设一批省级“双创”示范平台,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培育创业带头人1万名。完善普惠性政策,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在辽宁就业创业,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更大空间。
推进高新区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创新政策,率先在全省高新区复制推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新增省级高新区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6家,推动丹东、盘锦、朝阳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四)狠抓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坚持工业强省、制造强省,发展壮大新动能,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入落实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沈阳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推进100个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培育10家省级工业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做大做强沈阳集成电路、大连应用软件、抚顺石化、本溪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比,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打造强企名企,叫响“辽宁品牌”。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办事机构,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沈阳、大连、葫芦岛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抓好自主燃气轮机、海洋核动力平台等军民融合示范工程,大力发展民用航空、高技术船舶、卫星应用等军民融合产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推进传统服务业模式创新,推进商贸企业连锁化经营,加快沈阳五爱、鞍山西柳、辽阳佟二堡等千亿元市场建设。大力培育港航物流、融资租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组建辽宁旅游产业集团,整合旅游要素和资源,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达到25家,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2%以上。用好产业引导基金,吸引带动社会资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新增本外币贷款2600亿元,实现社会融资3600亿元。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发展,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加快普及百兆宽带,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培育20个辽宁特色产业电商平台和运营服务企业。加大政策扶持,破除准入限制,大力促进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组建省健康产业、体育产业集团。
狠抓有效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促进民间投资回升向好。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开工建设沈白客专,力争京沈客专沈阳至承德、铁岭至本溪高速公路年内建成通车,阜新至科尔沁输变电工程、中石油辽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完成。积极推进华晨宝马X3、大连恒力石化、抚顺特钢高温合金、兵器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京哈高速绥中至盘锦、沈阳机场二跑道、大连新机场、朝凌高铁、抚顺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徐大堡核电一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五)狠抓乡村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三区三园”建设,稳步发展“一乡一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以上。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完成2163万亩集体耕地确权登记工作。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盘活用好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激活乡村沉睡的资源。深化集体产权、国有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实施海洋渔船“双控”及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灾害保险保障水平。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创建活动,推动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方面。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500公里、“一事一议”村内道路4500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发挥国家投资主渠道作用,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快实现4G网络全覆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好“厕所革命”。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0个、生态村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