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坚持生态优先,着力保护好绿水青山
生态就是资源,美丽就是资本。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按照“生态补水,控源减污,修复治理,资源利用,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快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完成补水2.5亿立方米以上,争取治理规划获得国家批复。36个水质监测点全部建成投用,实现乌梁素海上下游污染源监测全覆盖。实施多蓝湖、青春湖、章嘉庙湖、金川河北延、杭后北郊湿地等工程,完成永清河(北边渠)综合治理2.5公里,改造中旗西河槽、后旗迎宾湖等湿地和水系工程,恢复湖泊湿地15处,实现“一旗县恢复一湖(湿地)”的目标,全市恢复湿地和湖泊3万亩。实施沿黄公路防洪堤加固及周边生态保护工程。稳步落实“河长制”,分级分段设立河长,解决好河湖管理突出问题,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推进重点生态区域治理。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推进“森林机场”、主要通道、村庄、农田防护林、城镇出入口等重点区域绿化,完成林业生态建设90万亩,新增经济林2.2万亩。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到有灾不扩散。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推进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新增肉苁蓉、酿酒葡萄、黑枸杞等沙产业1万亩。
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开展乌拉山、乌兰忽洞矿区、采选企业尾矿坝等重点区域治理。抓好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推进秸秆、地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抓好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我们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让巴彦淖尔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七)坚持民生为本,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幸福安康是民心所向。要守住民生底线,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好事实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打好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确保1417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前旗实现脱贫摘帽,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以超常规举措打赢脱贫攻坚战。
积极扩大就业。提高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就业率,推进创业园建设,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25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4.5万人,启动市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努力让人人都有干事创业、实现梦想、人生出彩的机会。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更多进城务工农牧民、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工养老保险。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新增4000名贫困农牧民纳入低保范围。做好残疾人生活、就业保障工作。加大困难家庭大病救助力度,建成市综合老年养护院。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5000套,基本建成3169套。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启动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抓好苏木乡镇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临河、前旗、五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完成市直民族教育园区建设。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高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启动实施教育强县工程。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创新文化,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抓好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力争在医疗、教育、科研等方面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
推进健康巴彦淖尔建设。大力发展蒙中医药事业,加强人才培养,实施“蒙中医药进万家”活动。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好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繁荣文化创作,推出大型纪录片《鸿雁》等一批文艺作品。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扶持和引导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支持和组织各类大型文化活动,举办河套文化艺术节,加快中蒙俄岩刻(画)文化长廊建设,办好中蒙俄国际岩刻艺术作品“双年展”、中蒙文化交流周等活动。做好阴山岩刻(画)申遗工作。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每个旗县区至少建设一个标准化足球场,每所学校建成1个足球场。强化舆论正面宣传引导,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高巴彦淖尔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掌上巴彦淖尔”“河套微传媒”等新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要把巴彦淖尔的故事讲得更美,名气传得更远。尽管财政增收的压力很大,但再紧再难,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我们要努力让群众的生活年年有新变化,一年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