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报告摘要: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落实科技、教育、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市人大代表郭钢:建设创新型城市,第一要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推动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以“重庆创造”提升“重庆制造”。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促进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推动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
第二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院校。同时多建寄宿制学校,教育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
第三要壮大各类人才队伍。另外,还应从政府服务、公共管理方面对科教兴渝、人才强市给予方便。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报告摘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
市政协委员张民:北京文化产业发达,吸引了大批知名作家、摄影师。此前重庆拿得出手的只有麻辣味十足的“码头文化”。因此提升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也关系发展前景。“唱读讲传”活动提升了重庆的城市知名度,也增加了市民的精气神,这样的活动可以作为一张名片来打造。此外,我市还可以依托学院优势,大力发展动漫等创意产业,让重庆成为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地。
关键词
内陆开放高地
报告摘要:加快构筑开放平台,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两江新区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内陆开放水平,把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市政协委员肖家运: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将吸引一大批投资者和资金进入重庆,参与重庆的大发展。两江新区的建立是国家战略,将在服务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庆大都市空间将大幅度、大面积拓展。
“现在高速发展的重庆就如同1996、1997年的上海,首先需要打造吸引世界目光的人才高地。”他说,重庆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建档管理,形成“人才智库”。同时,加快枢纽和口岸建设,完善其货运功能,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由西南边陲一跃成为西部最前沿、最便捷的开放高地。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报告摘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消费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社会承受的良性循环。
市政协委员罗易:当前政府更应当追求绿色GDP,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是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关键词
三港两枢纽
报告摘要:形成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配套体系,空港要以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和东航站区建设为重点,建设内陆重要的复合型枢纽机场;航运以主城、万州、涪陵枢纽港为核心,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700万标箱,成为内陆最大的内河港;信息港要建设国际重要的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推进“三网融合”,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社区等信息平台,打造智能城市。铁路枢纽建成11条干线,实现“四小时周边”、“八小时出海”;公路枢纽建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实现“四小时重庆”、“八小时周边”。
市政协委员肖家运:未来,重庆与国内各主要城市的距离将再次大幅缩短。水陆空铁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得重庆在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显现。“智能城市”的打造富有创造性,这使得重庆不再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构建起直连国内外的高速数据通道。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报告摘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科委正在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论证和规划工作,未来,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风电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将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经济、技术发展方向。将在未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该产业以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为前提,其主导技术、产品及市场将经历一个不断成熟和升级的过程,“最终将在产品、基础设施、商业模式等方面,替代和置换传统产业!”
围绕新兴产业,我市已组建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仪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国家级公共技术平台,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国际贸易大通道
报告摘要:加快建设内陆国际贸易枢纽,依托长江、兰渝、渝昆、中缅铁路,增开铁海联运和国际直达航线,完善通达太平洋、印度洋和欧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健全大通关体系,扩大口岸开放,创新监管机制,建设智能口岸,实现便捷高效通关。
市政协委员肖家运: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建成,既可连同中亚和欧洲,又可深入东南亚腹地。这将使得重庆由西南边陲腹地,一跃成为交通最便捷的内陆开放高地,重庆造笔记本电脑等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也使得重庆更加紧密地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参与国际贸易和分工。
关键词
统筹城乡改革先行区
报告摘要: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先行区,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基本构架。
市人大代表梁挺:重庆的农村面积占了全市的95%,农村常住人口是京津沪三市总和的2倍多,“所以,农业和农村问题对重庆新时期的发展至关重要。重庆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统筹城乡方面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市政府在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将着力点放在农民工户籍、“双轨制”住房、金融要素、收入分配、国有民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建立起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充分流动的制度体系,同时实现缩小“三大”差距。
关键词
“十二五”开局
报告摘要: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5%,一般预算收入增收1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5%和1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市政协委员梅泽波:报告对于2011年的规划重点在于“民生”,一个是生产总值增长13.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这些数据代表着政府“藏富于民”的愿望。“十二五”开局之年,民生成为热词,这一热词温暖了市民的心。
过去的规划侧重于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强调追求“民富”。由此,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民生问题显然会成为未来一年各级政府工作的核心。直辖以来,我市经过13年的快速积累,综合实力大大提升,为重庆经济在更高层级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相对充裕的物质保障。伴随着财富“蛋糕”的迅速做大,贫富差距却在快速拉大,如何公平地“切蛋糕”,成为决定社会能否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
2011年,重庆将有无限精彩,而民生问题尤为让人关注,全国人民都在期待和审视着这个任务如何完成和完成得如何。
民生20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80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
完成主城干道建筑立面及居住区综合整治5600万平方米
建成巴渝新居5.3万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1.6万户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到311天
扶持发展微型企业1万户,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
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87.6%,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6.7岁
数字“十二五”
1.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左右,达到1.5万亿元
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
3.城镇新增就业150万人
4.工业销售值翻一番,达到2.5万亿元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
6.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
7.实际利用外资500亿美元
8.境外投资300亿美元
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
10.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
11.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