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完善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保障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进一步加强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改革的具体目标应包括:一是增加对“三农”的金融服务供给;二是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只注重前者而忽视后者是不切实际的,是一厢情愿。所以,要想合理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健全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合作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基础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它们之间的功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缺,需要对它们进行革新、调整和补充。

第一,分类指导农信社改革,并保持改革政策的连续性。建议:沿海、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的农信社改革要继续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一批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对老少边穷、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农村山区的农信社改革,要按照合作制原则进行改造,不能简单套用现代银行制度模式。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农民意愿办事。要根据市场确立科学的风险定价机制,

合理确定涉农贷款利率,着力解决部分机构因独家经营而将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等问题。尽快理顺省联社同县联社、信用社的管理体制,确保基层农信社的独立性,严禁上级联社以指定联社负责人等形式挤占下级信用社的经营成本。省联社不能办成行政性管理机构,要在尊重法人经营权的前提下,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人才、信息、管理上的优势,建立有效的金融创新机制,开发适应农村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的、具有差异性、多样化的系列金融产品;要重点发展金融咨询、代理、保管、担保和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加快银行卡联网,实现联合经营。

合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再贷款,增强农信社的支农实力。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对涉农已贴现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通过票据市场扩大“三农”资金来源和总量。

第二,拓宽政策性金融服务领域。政策性金融是符合WTO协议要求的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手段。各级财政部门应列出一部分预算,向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提供贴息资金和弥补呆坏账损失。要多渠道拓宽农发行的资金来源(比如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利用邮政储蓄存款、从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获得低息优惠贷款等),提高其放贷投放能力。

第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农业银行。农业银行要按照国有银行改革的要求,深化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要主要着眼于发挥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优势,以市场原则为导向,重点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科技园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域以上工商企业的资金需求。对农行剥离的扶贫贷款业务,国家应采用招标方式由多家金融机构平等竞争贴息优惠。鼓励农业银行在改革中,通过市场化手段,整合农行多余的机构和人员,或改制成农村信用社、试办农村小额贷款机构和农村保险机构。

(2)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引导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支持新农村建设,一是要为抑制农村信贷资金外流提供制度性保证;二是要合理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通过财政资金补偿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农村资金高效率地转化为农村投资。具体建议是:第一,重点解决邮储资金流失问题。第二,其他措施。例如,制定《农业投资法》,规定县域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或购买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对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税率政策,将减免税与存贷款比例挂钩,引导资金流向农村

(3)发展农村社区基金和小额信贷机构,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农信社是“一农独大”。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农信社改革的商业化趋势不断强化,一批农信社将撤离偏远落后地区。这种趋势无法逆转,只能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农村社区基金和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就是弥补农村金融空白的重要手段。

因此,第一,按照真正的合作制原则发展农村社区基金;第二,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机构。

(4)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分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本有机构成高,收益低,受自然环境影响大,自然风险大;加入WTO后,我国弱小分散的小农户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冲击,市场风险增大。这使得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大而收益低。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分散和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由此,第一,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分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第二,发展农产品期货,建立农业生产风险规避机制。

(5)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现代金融企业的建立和生存需要一定的金融环境。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生态好,各类农村金融组织就比较容易生存。改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环境,重点是完善农村经济基础条件,提高农户和农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这是调动农村金融机构放款意愿的基础。

第一,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经济运作的基础。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的谈判地位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出资成立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带动其他担保机构的发展。要扩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围,增加农作物收益权、权利质押,同时保护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权。探索运用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形式,根据“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的办法解决农民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

第三,要在实践中推进农村金融立法工作,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优化法制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债权。

农村金融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在新农村建设中,只要有政府的强力支持,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再引入市场化的运营机制,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我国的农村金融一定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改革的“共赢”。

2.完善财政支农承接系统的基础结构

财政支农的基础制度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支农系统中的资金的承接者,主要指农民、农民组织和农村基层政府;二是财政支农系统中的资金注入者,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省市政府;三是与财政支农系统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组织,包括银行系统和保险系统。提高财政支农的效益大抵与这三个方面的组织结构有关。这三个方面每一方面的问题都会降低资金投入的效益。过去我们在谈到支农效益时往往有一个偏差,就是强调支农系统本身的运作缺陷,强调资金的转移过程中的“漏出”问题。实际上,资金的承接者出了问题,也影响资金的利用效益;相关辅助系统的组织不健全,财政支农就如同单腿跳跃,其效益的发挥必然降低。所以,提高财政支农的效益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农民、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村民委员会(或代表集体经济的管理机构)以及乡镇政府是财政支农系统中的资金接受者,也应该是农村建设的主体。这方面的问题如果能解决好,不仅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益,还可以使这些农民家庭和组织也成为积极的农村建设的投入者。

仅仅关注资金的注入者和承接者还不够。需要考虑财政支农的辅助系统。仅仅靠财政支农是“单腿跳”,政府将不堪承受。要加强农村金融建设和保险系统建设,形成三足鼎立的农业支持系统。

第一,不仅要实行村民自治制度,还要把自治制度逐步推进到乡镇一级。没有自治,就无法形成非货币化的公共品交易的社区合作。在村级社区走向衰落的背景下,乡镇一级社区将是农民进行公共品交易的基本平台,如果自治停留在村一级,其意义会大打折扣。有人提出要取消乡镇一级政府是完全错误的。公共权威机构的派出制已经被世界政治经验所否定,我们不能走回头路。从政治学规律看,除非某项公共职能具有高度的专业化性质,否则实行派出制会产生严重的官僚主义弊端。 如果一个社区需要综合的权威机构,那么,这个机构就必须通过民主的方式来产生。我国不少地方已经进行了乡镇一级民主选举,产生了积极结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乡镇一级自治政府的行政经费要由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解决。

第二,大力推动乡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开拓农村公共事务方面志愿者活动的空间。大量的公共事务在民间组织那里也可以处理。民间组织不需要农民纳税;其领导职位常常能吸引志愿者充任。民间组织活动越是广泛深入,政府活动的成本就越是减少。

第三,要压缩乃至取消现有的传统集体经济这个层次,代之以农民自愿组成的各种专业合作社。为此,首先要下决心改革土地制度,让土地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剥夺村、乡两级干部对土地的控制。这个办法将大大缩小乡村干部的事权范围,有利于精简公务人员的数量。同时,把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归还农民,还将减少乡村干部岗位的“含金量”,有利于志愿者参与公务活动。其次还要逐步将现有集体经济通过改制转变为股份制经济或其他形式的私营经济,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干部集经济控制权和公共管理权于一身的弊端。

第四,广泛实行委托服务制,大量减少县级政府在乡镇一级所设立的垂直控制、上下对应的机构,把县政府服务农业的公共活动通过委托的办法交给乡镇自治政府和民间组织办理。例如,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直接委托乡镇自治政府或某民间机构(例如某医院)办理计划生育事务,同时将经费划拨给承办机构 。现在的所谓“七站八所”的上级单位大多可以用这个办法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而不必设立专门的机构。如果县级机构没有经费给农民服务,宁可撤消也不能在乡镇设立一个机构用收费办法养活自己。

第五,现在的一些乡镇机构如果不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则完全推向市场。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一类的经费可以转变为“专用支付券”发给农民,由农民在市场上用这种“准货币”购买服务,促成有关组织的竞争。接受“专用支付券”的组织可以向发行者(政府机构)兑换货币。

通过上述改革,一定会形成一个全新的乡村治理结构。建立这样一种结构在技术上并不困难,关键是政府的见识与行动魄力如何。从我的调查看,乡镇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县一级领导。改革不仅会触及乡镇干部的利益,更会触及县一级干部的利益。

3.整合、理顺支农资金的注入系统

因为统计数据的缺陷,我们也很难估计我国乡村社会的公共品的供给规模。但是,大体上我们可以用县以下政府(包括县政府,但不包括城市中的区政府)的实际支出总额作为乡村公共品的实际供应规模。支出总额应包括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还应包括违规的自收自支支出,其中后一部分相当难估计。根据一些相关数据的保守估算,这个数字在5000亿元左右。

5000亿元的农村公共品供给规模,相当于农民要拿在农村获得的大约15000亿元现金收入(不包括打工收入)1/3。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公共品的总量全部要农民埋单,那么,意味着一个农民在农村每获得100元的现金收入就要拿出33元来支付公共品。这样一个比例大大超过城市居民的平均纳税水平,更不用说相当于农民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根本不纳税。当然,农民拿不出这个钱,于是,就有了高层政府的转移支付,也就有了数千亿元的乡村两级负债 。

国家的支农资金的注入系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我相信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我作了一番努力,整理出一个很可能不完全的材料。

我把手头所掌握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的项目列了一个表格。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建设项目的名称;有的项目实施的时间和投资数量如果方面找到资料,我也记录了下来。项目实施的时间如果没有标注,可能是长期项目。项目数量也算得上蔚为壮观,表中共列出95项,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诸方面。直接涉及的中央部一级工作部门包括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民政部、广电部、国家扶贫办、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商务部、林业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计生委、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供销总社、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电力总公司、国家烟草专卖局等,一共28个单位。这些项目或工程绝大部分与中央政府的真金白银联系起来,有的项目也有社会资金参与,更有地方政府的资金参。单纯社会性的资金动员工程没有计入。这些部门中还没有包括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者。还有几项可能没有发生新增支出的项目。一是中央组织部在2006年全年要培训县委书记和县长,培训工作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地点在北京、上海、井冈山和延安。二是民政部管农村村民自治选举,而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有“管理民主”这一项,但没有发现这个工作的“项目”或“工程”,其次由地方政府买单的选举经费也是不小的开支。三是共青团主持的“希望工程”,主要是组织社会资金帮助失学儿童。四是妇联组织的一些项目,也利用社会资金,如“母亲水窖工程”、“双学双比”竞赛、“幸福工程”“春蕾计划”等。

过去有一个说法叫“九龙治水”。现代事务要复杂一些,于是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就需要数十个部门来分别治理。但工作分工也不是没有一点问题。例如修路,建设部管村庄内部的道路,交通部管了出村的道路,有时候并不容易衔接上。村的边界可能不清楚,道路的宽度也有不同规定。再比如,城市的医保工作由劳动与社会部管,且有机构和人员,有办公设施和办公经费,但农村医保不仅没有带编制的常设机构,甚至连办公经费也没有保障,卫生部门苦不堪言,想把这个工作推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据说后者没有接受的意愿。要知道,农村医保涉及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城市相关人口。美国农业部的直接雇员是10万,中国农业部的直接雇员是几百人,中国农业部也想变成一个“大农业部”,管理更多的农村发展事务。如果此动议能成为现实,也许用不了28个部门管95项工程。但这似乎也是农业部一家热情,别人未必愿意。这种改革不容易,执行起来也有困难。事实上,过去有农业战线“百万大军”的说法,完全由农业部统起来不容易。

一些部门内部的机构也有重叠交叉情况。据了解,财政部内部涉农资金管理部门就有两个。农业部内部有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办公室和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职能也可以归并。

同一类型的项目,下达资金的渠道也有可能在一个以上。例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项目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项目在农业部有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规模,对这些项目,财政部又有另外的资金支持。

项目名称 时间 投资 备注

1. 粮食种植直接补贴 长期 2006年142亿

2. 良种补贴 长期 2006年40.7亿 近两年67.2亿元

3. 农机补贴 2005年3.5亿 2006年增加3亿元

4. 中央政府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投入 2005年新增150亿实行“三奖一补”,2006增加60亿元 近三年中央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7870亿元。2005年安排7330亿元

5. 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长期 2006年105亿 近三年安排270亿元

6. 产粮大县奖励 2006年85亿元 比上年增30亿元

7. 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此五项资金运用为财政部的专项计划,每年的资金规模大约在200多亿元。“移民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应该已经包括。

8. “三西” 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

9. 新增财政扶贫资金

10. 以工代赈资金

11. 扶贫专项贷款

12. 国有农场改革 短期 2006年50亿

13. “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2006年1.73亿 西部地区已经受益31万人

14. 小额信贷 1999年前全国累计投入30亿元

15. 中央级单位定点挂钩扶贫 2000年前累计直接投入44亿元

16. 粮食流通风险基金项目 长期 “三老”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17. 竞卖棉花亏损补贴 一次性 2005年272亿

18. 供销社中央政策性财务挂帐 224亿已经研究了解决方案

19. 农村信用社支持项目 2003-2004安排39.1亿元 信用社开办保值储蓄业务利息支付缺口

20.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十一五

21. 阳光工程 十一五 进城务工农民培训

22.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十一五

23. 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24.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2006年5.61亿 已经有135万多受益人口

25. 城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26. 万村书库工程 连续实施10年 每年6000万元 中宣部、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在中西部农村实施的这些工程投入十几亿元,时间不详

27. 电视进万家工程

28.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

29.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30. “2131”工程 农村电影放映

31.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十一五 已经投入1.7亿 覆盖50%行政村目标

32. “金农”工程 农村财经金信息工程

33.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

34. 彩虹工程 送科技到乡镇企业

35. “兰色证书”培训工程 乡镇企业职工技能培训

36.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2010年基本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村全部通广播电视

37.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96年开始 宣传文化事业费每年拿几千万 中宣部、文明办牵头,14个主办单位参加,包括很多“行动”

38. 科技教育文化扶贫

39. 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2004-2007 100亿元 建设西部7700所学校

40.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3-2007 100亿元 38.4万所农村小学配备卫星接受设备等

41. 农村初中改造工程

42.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100多亿元 1000所职教中心,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

43.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保障校舍、工资和办公经费等) 十一五 中央1258亿,地方924亿 2004年中央财政各类义务教育专项资金593亿

44. 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计划 十一五

45.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 06年1号文件的提法

46. 义务教育贫困县和西部县“两免一补” 长期实行。07年全国推开 2005年70亿元 东部地区也安排16亿元专项资金解决贫困生问题

47.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中央147亿元,地方69亿元

48.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 2006年补助合作医疗47亿

49.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 05年禽流感防控基金20亿元 全国范围建设

50.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有条件的地方搞

51. 建设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分类保障,分步推进

52.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 总投资313亿元 新增120亿公斤优质粮食

53. 沃土工程 平60%耕地旱涝保收,丘陵地区人均0.6亩高标准农田

54. 棉油糖生产基地建设

55. 县城电网后续工程 持续进行 解决一千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56. 西部农网完善工程 2006年12亿元农网改造

57. 送电到村工程

58. “万村千乡”工程 使用预算外外贸基金。 商务部抓农村流通网点建设

59. “双百”工程 商务部

60. “东桑西移”工程 短期 商务部

61. 种养业良种体系建设 持续进行 农业部主抓“七大体系建设“和“六小工程建设”“温饱工程”、“丰收计划”、“星火计划”应该已经归入农业部某类“体系建设”,未单独列出。包括林工安置和企业机制转换.近三年中央安排退耕还林资金828.9亿元近三年安排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0亿元新增工程节水灌溉1.5亿亩2006年170亿18万公里路达到9350沼气使用户

62. *种子工程

63. *畜禽水产良种工程

64.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

65.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66. 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

67.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68. 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69. 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70.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 2006年500亿元,增加40亿

7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72.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73.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74.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75. *青海三江源治理工程

76.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77. *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工程

78. 农业社会化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79. 农村节水灌溉工程

80. 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十一五 总投资64亿元

81. 人畜饮水工程

82. 乡村道路建设工程

83. 农村沼气和绿色能源县建设工程 十一五 2006年25亿补贴250个沼气池

84. 农村小水电建设工程

85. 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2006年至少投入5亿元 一项综合性的重要计划,涉及秸杆气化,农机节能等

86. 草场围栏建设工程

87.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项目 长期 农业部每年3000万 财政部另有资金支持。各地对龙头企业支持总量每年约15亿

88.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项目 长期 农业部每年2000万 财政部另有资金支持

89. 红盾行动 国家工商局

90. 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 06年始两年 中央17.5亿元 地方更多配套,建设10万所

91. “从家乡看发展、从身边看变化”等主题教育活动

92. 实施“五·五”普法规划

93. “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

94. 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 “百村千乡”团建创新优秀项目资助;选拔“三支一扶”优秀大学生等任农村团干部

95. 烟基工程(烟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5年200亿 国家烟草专卖局实施

新农村建设的总支出其实也不少,尽管还不能满足需要。按目前的农村投入增长率,几年以后总支出将达到5000亿元之上,按目前的国际粮价,这个数量差不多可以把中国的口粮和饲料粮买回来。当然,中国人到国际市场上买所有粮食,粮食价格会涨上天。我只是比喻这个钱数不小。“十五”期间,中央财政花钱约1.2万亿,“十一五”期间有可能突破2万亿。钱花得效果如何?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我按照“余值法”做粗略估算,似乎可以看出效果算不上出色,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否则就糟蹋钱了。现在全国扶贫总投入包括信贷资金每年在300亿以上,还有2300万人口需要脱贫。如果给这些人口直接发钱,补足低于脱贫标准的部分,大概需要资金是30亿元左右。多出来的200多亿元可以归并到其他新农村建设项目中统筹使用,可能是一个好的办法。在贫困程度特别高的地区,开发式扶贫或“造血式”扶贫的效果很不怎么样。但我相信,做这个的调整很不容易。

94项工程是不完全记录,但也不会遗漏太多。这数量的确够多了。但细想起来,工程分细的确便于专业化管理。农业部管修路,总不如交通部方便。可是有时候也的确部容易扯皮事情,例如我们讲城乡统筹发展,为什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就不能将农村医保管起来?

从初步调查看,新农村建设这个工作的确深受农民欢迎。一些地方的大局意识也有提升,过去地方把发展农业的责任推给中央的倾向似乎有所改观,前景看来不错。至于这些工作的问题,也应该有一些,并需要深入观察,这是我们以后再议的话题。

资金注入系统如何调整?按照资金的功能确立资金管理部门是可能一个好办法。可以把资金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转移支付资金,不随项目下达,直接拨付地方财政;另一类是项目资金,这类资金可以分为几个亚类,分别是:

——农业生产支持资金。农业部的资金、科技部的部分资金、财政部的部分资金和发改委的部分资金都可以归并这一类。

——流通支持资金。商务部的资金以及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资金属于这一类。

——教育培训资金。教育部的资金和其他一些部门的培训资金属于这一类。

——社会保障资金。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部分资金和卫生部的部分资金属于这一类。

——直接补贴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属于这一类。

——意外灾害处置资金。

——农村体育文化补贴资金。文明办、文化部和中宣部的资金属于这一类。

按照上述资金类别,可以分别归口几个部来管理。

提高支农资金的运作效益还需要更深入的改革举措。关键的几项内容是:提高民主决策程度,逐步将资金拨付的权力交给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高立项的透明度,以减少资金使用的交易成本;建立严格的资金申请、拨付和监督程序,在制度上防止资金的流失。

中央和省(市)的资金到了县级政府以后,资金已经非常细碎。能不能在县级财政整合使用上级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曾经赞成这种设想。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已经有地方政府这样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西赣州的使用资金的办法是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统筹安排、集约投放。例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老建扶贫、以工代赈以及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专项资金相对集中捆绑使用。与此同时,各级财政设立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了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筹资机制。在这里,政府的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激活了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一年来,赣州累计整合资金4.9亿元投入新农村建设。【摘自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2007中国改革评估报告》】【撰稿人:党国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07年我国投资新农村建设总规模和比重将高于去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国新农村建设前景与措施
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国政协:一年有1800多件提案推动新农村建设
林毅夫委员:避免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新村庄建设
林毅夫:新农村建设≠新村庄建设 提高收入是关键
新农村建设让妇女尝到了甜头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