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发布时间: 2014-10-14 15:36:5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扶贫办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甘肃省 扶贫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三、双联行动的工作成效

目前,“双联”行动已由58个贫困县延伸到了全省86个县市区,由农村延伸到了城镇贫困户。据统计,省市县乡四级14411个单位40.8万多名干部,共联系了15504个村、670656户,分别比原定的任务扩大了6714个村和270656户。其中在58个贫困县联系了12079个村、537108户。实现了对贫困地区的三个“全覆盖”(即:省级领导联系贫困县全覆盖、干部联系特困户全覆盖、单位联系重点村全覆盖),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局面。“双联”行动开展两年多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各级各部门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广大干部积极参与、扎实推进,产生了力量大凝聚、民心大融合、作风大转变的良好效应,主要工作和成效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补短板、解难题,在破解瓶颈制约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着眼于破解农村金融瓶颈制约,探索建立了以“中和农信”、扶贫互助资金、妇女小额信贷、政府金融担保为主,多种渠道优势互补的金融扶贫机制,已有31万贫困户贷款167亿元,其中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新增105亿元,受益农户达26.54万户,居全国第一。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实施“双联惠农贷款”,每年60个亿,共计300亿元。省财政拿出8亿元,在58个贫困县成立了担保公司。这些措施,为贫困农民搭建了担保、贷款的政策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了普遍存在的农村资金缺、农民贷款难等突出问题。

(二)增活力、借外力,在拓展致富门路上找到了稳定性渠道。采取宣传培训、帮办实事、典型引领、参观学习等方式,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许多农民群众由“站着看、等着扶”变为“想法子、主动干”,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广泛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助推双联行动,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助推的双联工作新格局。福建省蓉中村结对帮扶会宁县钟岔村、武山县北顺村,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入股分红,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多元增加到4000多元,当年就实现或接近翻番,类似的好典型好经验,我省正在总结、推广。

(三)做好事、办实事,在改善基本条件上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双联”行动实施两年多来,各级联村单位自筹资金25.67亿元,干部捐款捐物1.26亿元。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的帮办实事47491件;解决群众急事难事10.2万件,开展义诊30.2万人次,开展农民培训89.3万人次;帮助化解农村纠纷91940件。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四)接地气、增底气,在服务基层群众中密切了关系提升了形象。广大干部主动通过察民情、解民忧,接地气、砺志气,了解农村实情,感知百姓冷暖,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了一批“双联”行动的先进典型,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2014年2月,有101个获“民心奖”的联村单位、202个获“标兵奖”联户个人受到全省通报表彰。

(五)抓统筹、促协调,在推进全局发展上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坚持以双联工作促进“三农”工作,全省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喜人。去年全省粮食总产超过1110万吨、新增95万吨,实现“九连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6.7元,增长15.3%,增速居全国第4,为我省经济逆势高走提供了强力支撑,充分显现了双联工作的多元效应。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我省的“双联”行动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关键是得益于“四个有力有效”:一是组织领导有力有效,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狠抓落实,带头打造样板工程,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协调推进有力有效,各级统筹协调、完善机制、创新载体,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问题;三是各级联动有力有效,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双联行动已由58个贫困县拓展到86个县市区,由农村延伸到了城市贫困户,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四是宣传引导有力有效,强化舆论宣传和典型推广,形成了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国务院扶贫办供稿)

   上一页   1   2   3   4   5   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