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圆乌蒙山区贫困学子上学梦

2014年05月12日13:4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贵州 毕节 贫困生 乌蒙山区 职业教育 资助 上学 同心温暖工程 统一战线

“温暖工程”暖人心

——中华职业教育社“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侧记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榕明与苗族女孩亲切交谈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榕明与苗族女孩亲切交谈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我们都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孩子。我们中,有的是因为家庭贫穷,等待初中毕业后准备外出务工,有的是因为家庭贫穷,上不起普通高中学校,想读书而又读不起书的滋味实在难以言表。

正当我们因为不能上学而暗自落泪的时候,正当我们因为无法改变命运而悲观绝望的时候,正当我们准备将读书梦永远藏于心底的时候,“同心•温暖工程”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我们有着同样命运的孩子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

我们一定会把各位叔叔阿姨的关心化为动力,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拼搏奋进,勇往直前;我们一定会在“温暖工程”的温暖下,摔打自己,锤炼自己;我们一定会将知识注入青春的羽翼,健康成长,展翅高飞;我们一定会怀着感恩的心踏上人生新的旅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这是一位受助于温暖工程的学生代表在前往北京学习前的临别发言,虽稍显稚嫩,但真切感人,代表了一颗颗温暖的心灵。

杨艳也是这些备受关爱和温暖的万千乌蒙学子中的一个。她的家乡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的黔西县一个叫杨柳村的地方,属于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除了地理、资源、交通等客观因素,教育发展不平衡、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也是造成这里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幸运的是,杨艳得到了同心温暖工程职业教育毕节项目的资助,不仅不用交学费书费住宿费,甚至还有特困生补助,这让杨艳再次看到了用知识改变自己乃至全家人命运的希望。

此刻,站在美丽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园里,杨艳幸福地说:“我已经融入了大连这个城市,就连回寝室去换衣服,也不禁脱口说出是回‘家’换衣服了!”

七星关区鸭池镇南箐村的19岁女孩吉江云,在父亲去世之后,已经做好外出打工的打算,因为懂事的她不忍心看着母亲一个人那么累。又因为温暖工程,如今在毕节工业学校里的“同心班”读幼师专业的她,明年就可以去实习了,终于要可以帮母亲分担一些压力。

与吉江云同班的张爱玲,来自七星关区普宜镇,已经很久没回过家的她,不是因为路途遥远,而是为了节约一点车费放假的时候可以给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买点东西。她同样感激着温暖工程对自己的帮助,她说:“她让我们的天空不再灰暗”。

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正在黔西北大地发生,扩散,无限蔓延。

2010年7月,为落实中央领导等同志对毕节试验区工作重要指示及2009年“4.14” 会议精神,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试验区建设,为毕节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努力促进试验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由中央统战部牵头、中华职业教育社组织、各有关省区中华职教社、职业院校参与的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正式在毕节市启动。

这是所有温暖故事的发端。

工程实施以来,在中央统战部的统一部署下,在东部省市职教社及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华职业教育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本着“智力帮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联系东部14个发达省市的27所优质职业院校与毕节市内14所职业院校,采取职业教育1+1+1联合办学模式进行“造血式”的扶贫,毕节市教育局、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和各项目学校紧紧围绕项目宗旨,着力在“招得进、稳得住、学得好、送得出”上下功夫,着力在提高毕节试验区人口素质上下功夫,在提升毕节市职业教育水平上下功夫,在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上下功夫。

截至目前,共有来自14个省市的32所优质职业院校先后参与了项目实施,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招生10376人,东部发达地区学校接收学生4335人。去年,2010级首批学生已顺利毕业,获得了在上海、北京、天津、杭州、重庆等发达地区工作的机会。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