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津贴的“宁夏经验”
在2009年5月9日,宁夏高龄津贴制度正式实施。当年6月,宁夏城乡3万余名高龄老人开始领高龄津贴。限于全区各地实际情况,津贴发放标准也不一样:宁夏统一规定,百岁以上老人,不分城乡每人每月300元;90-99岁之间的老人,发放标准按当地低保的130%发放;80-89岁的老人,按低保标准发放。因为低保有城乡的区别,高龄津贴也同样有此区别。
据了解,宁夏现有80岁以上老人3.93万人,全年需要资金3376.6万元。
王振耀说,宁夏的示范意义显而易见,很多经济发达省份做不到这一点或者不去做,这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而是当政者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不要求别的,就要求‘三统一’在各省能够统一实行起来”。
据王振耀介绍,关于发放高龄津贴的“三统一”问题,民政部起草了很多个文件,但是至今由于大家意见不统一,在全国推广的进展一直不太理想。于是,民政部决定今年要在全国统一高龄津贴制度。因为全国90岁以上的老人相对较少,民政部提倡以省为单位向全国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
“现在大家都在谈经济形势,养老问题谈得很少。但是家家都有老人,你自己也会变老,现在我们正在想办法推动全国各省达到‘三统一’标准。”王振耀说,关注老年人不是难事,希望大家都能“把民生实化,别虚了”。
养老护理员缺口近1000万
在养老问题上,近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很多人陷入深思。
据报道,安徽省太和县李兴镇程寨村一位85岁的老人,在儿子今年1月死后,无人照料,被活活饿死在自己栖身的“废墟”里。面对村民们对村干部不履行救助责任的指责,村干部的回答是:“谁让他没有儿子”。
相关人士分析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悲剧,与我国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有关,以养老院为主的社会福利机构养老还未壮大。
“现在多数情况下,中国的养老还是以家庭为主。但是有一部分人家庭又不在当地,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无法跟儿女生活在一起。因此,社会不能简单地说在家就是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就必须离开家庭,关键问题是谁来服务,谁来护理,谁来承担责任。”从事养老社区建设的卓达集团董事长杨卓舒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这个概念,得重新加以界定,关键是要有这样一个机构,要有一大批从业人员,从而形成产业。
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全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才占有床位8.6张。
资料显示,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比1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共需要养老护理员约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机构养老资源严重短缺成为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一问题有望得以突破。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目前民政部已着手制定养老护理员培训规划,应对养老护理员严重短缺难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力争通过几年的时间,使我国养老护理员的数量和质量都能有较大的提高。
托老所是否可行?
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指标是: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目前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近期另一个解决方案——托老所应运而生。
托老所,顾名思义,与托儿所很相似,但是与24小时照看老人的养老院有很大不同:可以自己走动的老人就自己走过去,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由子女早上送去、晚上接回。老人晚上还可以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减少了心理上的排斥感。
相比养老院,托老所只需要负责解决午餐和准备简单的娱乐用品。老人在托老所可以看书、下棋,在服务员的引导下可以进行简单的文化和体育活动。
但是这个看上去很不错的构想,杨卓舒并不认同。
“这个设想是对的,建设托老所也不难,但它不解决根本问题,毕竟托老要比托儿难得多。”杨卓舒告诉记者,你办一个幼儿园,接收200个孩子,这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但是接收200个老人的难度胜过接收200个幼儿。
杨卓舒进一步告诉记者,像建幼儿园一样建托老所,一般社区建个几千平方米的托老所花不了几个钱,但是谁来管?谁来服务?谁来办?投资主体是谁?加上经营主体是谁?服务主体是谁?这些都没有明确,“所以,养老,离开社会是不可能的”。 (记者 王红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