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苏省财政安排11亿元资金,为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大部分流动儿童免除了学杂费,并为留守、流动儿童中的贫困寄宿生落实了每年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补助费,做到不让一个留守、流动儿童因贫失学、辍学。省财政投入3000万元,为每个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赔额最高可达30万元,为孩子们送去安全保障。
寄宿制学校,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12月11日下午5:45,宿豫区蔡集镇实验小学校园里,刚刚上完辅导课的小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带领下高高兴兴地走进食堂。在这个寄宿制学校里,生活着234名父母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晚饭后,他们将在老师的辅导下参加兴趣班。想妈妈时,可以去电脑房与爸妈视频见面;遇到困惑,到"心语吧"向老师倾诉烦恼;假日里,在学校组织的夏令营里和大家一块练体育、学文化、学艺术。
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寄宿学校,提供生活保障和学习辅导,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缓解了打工农民后顾之忧。
围绕"开通一部亲情电话、成立一批兴趣小组、建好一个图书阅览室、设立一个心理咨询室、聘请一批心理教师"的"五个一"创建目标,我省全面开展寄宿制学校达标创建,并建立留守儿童定期登记制度。目前,宿迁市已有112所乡镇中心小学达到创建标准,达标率达86.82%,在校寄宿留守儿童近6万人。
结合不同实际,各地利用现有资源为孩子们打造温暖的家。阜宁县沟墩实验小学通过置换方式建立留守孩子托管中心,选派生活老师、文化辅导老师。除了上课外,孩子们的生活、活动、复习都在托管中心度过。灌南县在每个自然村庄都建立幼儿托管园,弥补了农村幼儿园数量不足的问题。
社会关爱,让留守的心灵不孤单
建湖县沿河镇东夏居委会有一条别具特色的小巷,两侧画满了宣传文明乡风的书画作品。小巷深处有一个干净的农家小院,这是退休教师纪万森的家,也是附近留守儿童的乐园。每逢假日,孩子们就来到这里下棋、看书、练习书画,和老人们聊天,让这个简陋的小院充满欢声笑语。
离开学校,留守儿童也不寂寞,处处感受着真情关爱。
在苏北各地,一大批党团员、"五老"(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及社会热心人士与他们结成对子,担任代理父母、代理哥哥、代理姐姐和校外辅导员,送去关怀和呵护。
徐州市5000多名女党员、女教师当起了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11977名品学兼优的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结成成长伙伴,10230名党员干部、教师、"五老"人员担任代理家长。涟水县84名大学生村干部担当留守儿童的课外辅导员,帮助本村留守儿童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建湖县恒济镇倡议在读大学生当留守孩子的"爱心哥哥"、"爱心姐姐",让每个孩子有一个鲜明的榜样,手拉手、一帮一。阜宁县古河镇仁舟水泥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郑洲每学期都出资10万元帮助100名农村留守贫困女孩上学,被孩子们称为爱心大使。
凝聚合力,为留守儿童送去贴心关怀
今年6月1日,省妇联组织全省城乡的2600多名贫困儿童相聚玄武湖畔共庆六一。参加"幸福快车"活动的百名徐州留守儿童与在宁打工父母亲情相聚。连云港、盐城、淮安等市开展"亲情之旅"等活动,组织部分长期未与父母联系的孩子赴杭州、南京、苏州、青岛、北京等地与父母团圆。
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为留守儿童送去党和政府的贴心关怀。
连云港市在新农村服务中心设置爱心书屋,建立爱心基金,开通爱心电话,并组织镇村老教师等兴办"隔代教育家长"学校,引导隔代家长正确教育抚养少年儿童。盐城市将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向留守儿童开放。7月份以来,该市已有3.25万名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与父母对话11.2万多人次。淮安市清浦区充分利用村级党员活动场所等现有资源,为留守儿童广泛建立"校外辅导站",1208名留守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郁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