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多层次市场发展规划上月获批 创业板择机推出 将借鉴纳斯达克 -银监会否认"港股直通车"搁浅 交行申请北京试点 或设投资上限 -发改委:天然气优先用于城市燃气 1/3民营批发油企规模未达新标 -外交部任命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 APEC领导人共议全球变暖 -中国亿万农民年底将全面享受农村低保 如何走出制度陷阱 解读 -上海职工与经营者收入差距已经达5倍 广东垄断行业今年不加工资 -建设部:小区规划变更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城乡规划法或10月通过 天然气利用政策实施 严重短缺地可煤代气 -周一大盘高开高走 沪指站上5300点 中国股市成全球资本避风港 -2.7万吨美国猪肉年底登陆中国 售价至少40元/斤 京猪肉价格退烧
深圳政策放宽 没有深圳户口也可在该市退休养老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0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农民工在深圳退休养老的第一人郭锦钊,现在每月可在深圳领取1005元的养老金。他于1943年3月出生,1985年起在深圳竹园宾馆从事保安、客房等工作,1987年参加养老保险,缴费到2003年3月办理退休手续,当年4月开始领取755元的养老金。

如今,像郭锦钊一样在深圳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农民工已经有220名,每月最高的可拿到1500元,低的也有八九百元,月均领取的养老金达到了1298元。

截至今年7月31日,在深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务工达341万人。针对劳务工流动性大等实际情况,深圳新养老保险条例出台了4项关爱措施:

取消最低缴费基数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的限制。深圳非户籍员工的最低缴费基数规定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收入达不到这个标准,不少农民工收入在市平均工资以下,他们往往因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无法进入养老保险体系。针对此种情况,深圳新的养老保险条例降低了农民工的缴费基数,由原来的深圳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调整为缴费基数与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基本相当,目前深圳月最低工资标准特区内810元,特区外700元,降低了农民工的参保门槛。

取消退休前5年须连续缴费限制。原来的《〈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若干规定》要求,非本市户籍员工在本市退休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应在达到退休年龄的前5年在本市连续缴费。在这5年里,如果有一个月未能按时缴费,在退休以后就不得享受应有的社保待遇。由于农民工工作的变动性较大,这一规定无疑剥夺了不少农民工享有养老保险的权利。新条例取消了农民工退休前5年必须在深圳连续缴费的限制,使他们和深圳户籍员工享有同等的退休养老权利。

为鼓励农民工长期保留其养老保险关系,减少盲目退保,新条例规定达到退休年龄不满缴费年限的农民工,除领取个人账户积累额外,还可以领取一次性的生活费。根据条例规定,一次性的生活费标准为“缴费年限每满1年的,支付1个月的退休时本市月最低工资。

养老保险关系可以转移。新条例规定,退休前离开深圳的员工,如养老保险关系可以转移的,按规定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终结在本市养老保险关系;如养老保险关系无法转移的,经本人申请,可以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积累额,终结在本市养老保险关系;养老保险关系继续保留在本市的,本人重新返回本市就业并按规定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其实际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积累额可以累积计算;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时不满规定的缴费年限的,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积累额,并可领取一次性的生活费,终结其在本市的养老保险关系。(李桂茹 米国琛)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甘肃肃北县年底将完全取消城乡户口差别
城市户口转为农村户口 中国城里人的非典型选择
公安部抓紧调研"户口法" 争取尽快解决户籍问题
调查称国家机关存在就业歧视 学历户口成障碍 百姓建议立法禁止
太原实行城乡统一居民户口制度 废除"农转非"
户口登记制度成社会保障凭证 户籍改革何时破冰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太湖水污染治理提速 关停496家化工企业 构建生态循环经济带
国家川气东送工程全线开工 总投资627亿 横跨东中西部八省市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第三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