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杭州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成为峰会的一场重头戏。这是两位元首4年来第9次见面,第8次正式会晤,第4次深度会谈,也是奥巴马八年总统任期行将结束前中美元首的最后一次会晤。
从2013年加州“庄园会晤”到2014年北京“瀛台夜话”,从2015年华盛顿“白宫秋叙”再到2016年杭州“西湖之约”,每一次中美高峰会都带来长长的成果清单。正如习近平所说,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充分说明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
中美关系一直是纷繁复杂的,观察中美关系有许多不同的角度。在杭州“习奥会”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稿中,中美双方都提到了两国的合作与分歧这两方面,当然还有一个方面虽然没有出现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稿的文字中,却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中美关系中,即“战略竞争”。当前的中美关系就主要由这三部分构成:务实合作、具体分歧、战略竞争。
要对中美关系状况和走向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就离不开合作、分歧和竞争这三个视角。对这三个方面,如果只看一面,得出的结论就难免是片面的。在杭州“习奥会”上,习近平指出,中美要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正确方向,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其中,深化合作、管控分歧、增加互信,实际上就是对应了合作、分歧、竞争这三个方面。同样,作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和基本原则,“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也是说的如何处理好合作、分歧与竞争这三个方面。
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主流。这一点自从1972年两国结束相互隔绝、重新打开交往的大门以来,就没有变过。不仅如此,双方利益交融的格局还在不断深化,两国关系日益超越双边范畴,在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实现了利益交融和互相依存。两国元首利用杭州峰会之机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双方参加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法律文书,向世人展示了中美在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建立的“历史性伙伴关系”,再次昭示“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
分歧是中美关系的支流。在台湾、涉藏、人权、宗教等问题上的分歧已伴随中美关系几十年,两国贸易纠纷一直时隐时现,网络、南海、东海等问题则是近几年新出现的议题。此次杭州“习奥会”谈及了双方在台湾、涉藏、人权、南海、“萨德”等问题上的分歧。分歧本来是国际关系的常态。由于中美是两个基本国情差异巨大的大国,中美分歧格外引人注目。双方都认识到,中美分歧处理不好将会对双边关系乃至整个世界产生消极影响。管控分歧,不使其冲击两国重要领域的合作,成为双方共识。
竞争是中美关系的暗流。这里说的竞争,不是一般商业意义上的竞争,而是指战略层面的竞争。有一种国际理论认为,一个崛起大国与一个守成大国之间必然形成战略竞争关系,双方实力的相对增减被认为事关国运,最后为争取压倒性优势而走向战略对抗,掉入“修昔底德陷阱”。表面上,从官方表态看,美方一再表示欢迎一个强大、和平、繁荣、稳定、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支持中国的稳定和改革;中方则多次表示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欢迎美方在地区事务中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但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世界里,美国各界把中国力量和影响的提升越来越视为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和威胁。尽管中国并不追求这样的挑战,也自认为对美国不构成威胁,但两国在战略安全层面的互疑却有所增加,发生误判的风险有所上升。两国元首面对面的战略沟通,对防止两国滑向战略对抗与冲突,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说,中美对两国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分歧何在都有清楚的认识,对如何扩大两国利益的汇合点、管控好两国分歧也有明确的路径设计,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不过,两国务实合作的增加与战略竞争的加剧这两大趋势同时存在,并且这种矛盾状况有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从主观愿望上讲,中美没有哪一个国家想走向大国冲突,都想管控分歧,扩大合作,避免对抗。从客观现实上看,中美也是这种做的。毕竟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两国需要通过扩大合作培育互信,通过管控分歧为合作创造积极氛围,通过抑制战略竞争来确保中美关系建设性的大方向。
杭州“习奥会”的地点是西湖国宾馆,44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就是在这里达成《上海公报》,开启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上海公报》是中美两个大国求同存异、携手共进的典范。当前,中美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国有充分的理由和动力,打造强劲有力的中美关系主流,防止中美关系的支流汇集干扰主流,拟制中美关系涌动的暗流,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