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同时,我也很疑惑,这样的规定可行性到底有多强?
法律常说杀人偿命,可年年依旧有人飞蛾扑火,可以见很多规定条例最终的结局都是道德品行良好的人在执行。
这个道理放到大学生品行问题上也是同样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女同学放浪形骸,到最后都豁出去愿意做二奶破坏他人家庭了,她就已经不在意世俗的谴责,条例的约束;你学校说要把她开除,最多只会让她在行事时更加隐秘小心,让人抓不住把柄,结果是规定根本没任何杜绝的作用。这样的行为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纵然这个社会世风日下,年轻人观念出位,老一辈痛心疾首的同时为什么不进行个人反思?社会在进行价值观传播的时候有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成年人有没有以身作则?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们在指控一个女学生的同时,难道就没有丝毫的责任?
对女大学生,
每个人都有猎奇心态
姜舒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生
在我的印象中,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一旦与女大学生沾边就相当抓人眼球。比如,某些女大学生被包养的问题,坊间对此的传闻似乎一直没停止过。但稍稍静下心想想,所有的传言都是真的吗?难道没有夸张的程度?比如,网上流传出的那份“上海女大学生包养价格表”显示,上海高校女生的包养年生活费价格从2万元到50万元不等。这个数据谁来统计?谁来核实?谁保证,这不是一个人心怀鬼胎的人,坐在电脑面前,用仅仅半个小时,敲出的一张臆造的价格表?
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两件了,长此以往,由极少数人代表的女大学生的形象就被固化了。对于这个“被妖魔化”的群体,每个人都有一种猎奇的心态,这种心态,带领他们去探索、去夸张、去误解、去责怪。
事实上,在我目所能及的范围内,“二奶”、“第三者”是绝对不能代表女大学生的。我们也有很多即使家庭富裕也努力向上的学生,即使贫困也积极拼搏的学生,为什么媒体对此可以吝啬到只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