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禁报令”,有关争论正在超越话题本身,已演化成新的公共事件。不仅民众呼声、媒体舆论,现在代表委员也呼吁呐喊了,有关部门还“听”不见,继续不作声吗?前有周老虎,其行不远,千万别再来个“铁不理”
近来在北京几份颇具人气的都市报,有一个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热点,已经在风口浪尖滚了半个月之久,甚至被某几家媒体长期“置顶”在头版或二版的重要位置。而招致各大京报如此"激动"的那条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就是“地铁禁报令”。而更令人惊奇的是,作为当事的另一方却极有定力地保持沉默,大有无论你怎么说,我就是不理你之势。
据报道,本月4日,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给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下发了《关于轨道交通站内信报发放和停止销售其他报刊意见的函》,函件中称,“除《北京娱乐信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须停止一切在轨道交通站内报刊销售行为,公安机关将严格依法取缔在轨道交通内的报刊发售行为”。
“为了安全”,地铁禁报的这个理由不可谓不冠冕。对于安全,尤其是类似地铁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安全,的确是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为了维护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再怎么繁琐我们也都会支持。比如自北京奥运前夕就开始的逐一安检,绝大多数乘客都很配合。
其实,连在地铁维护秩序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地铁售报没怎么影响公共秩序,更算不上安全隐患。由此看来,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上站不住脚。
“禁报令”一发,京籍报媒集体敏感,因为它们首当其冲,受到极大影响,因此不吝用“寸土寸金”的版面,整版整版地报道、追踪、剖析、评论。卖报并不影响地铁安全,这自不必说。京籍各报还从政策、法律甚至文化层面来驳斥。
比如“禁报令”来自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的一纸公函,并不符合行政执法的程序;比如只准卖《北京娱乐信报》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再比如在地铁车厢内看书读报是一种文化,用行政手段逼其消失是一种倒退等等。
尤其令人费解的是,同是纸张,报纸也有安全和不安全之分?别的报纸不安全,独独《北京娱乐信报》安全?无怪乎有人怀疑背后是否有猫腻。于此也可窥见“禁报令”出台之粗疏草率。
也许你可以认为这些媒体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自卫”,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京籍各报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情民意。根据新京报网11日进行的调查显示,参与投票的网友中,63.04%有在地铁读报的习惯。对于有关部门在“禁报令”中提出的安全因素,81.08%受调查者称从未遇到因买报纸发生过拥挤等危险状况。而仅有8.43%的受调查赞成“禁报令”。千龙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环球网等相关调查结果也大同小异。可见北京市民对地铁售报需求之切。因此,比“禁报令”出台的初衷更令人疑惑的是,在出台突如其来的“禁报令”之前,有关部门难道完全没有做过民意调查?为什么就不能通过听证会等渠道听听民意?
更怪异的是,媒体对“禁报令”连篇累牍的“炮轰”,以及市民对地铁购报的迫切需求,有关部门竟然几乎“视而不见”,“心理素质”之好令人咂舌。这半个多月,仅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的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在12日有过一次回应,也只是再次强调是为了安全,并表示“禁报令”符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并指责某些媒体的报道是片面的。这显然既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又没能解释清楚媒体的质疑。尤其是“禁报令”的“发源地”公交总队,在震耳欲聋的抗议和质疑声面前,不仅充耳不闻,而且完全失语。
公共管理部门在面对强烈的公共呼吁,是否有权保持沉默?有人指出,沉默也是回答。无怪乎有网友称其为“铁不理”。沉默是最大的无视,是对民众呼声、民众权利的公然无视。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北京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并且相当重视。比如对“禁报令”持鲜明反对态度的北京市政协委员王华民表示,他正在对地铁售报进行调研,并已经准备在今年北京“两会”上将此问题写成提案反映给市政府,建议暂缓执行“禁报令”。北京市人大代表毛铮铮也认为禁报规定“有点滑稽”。
有关争论正在超越话题本身,已演化成新的公共事件。不仅民众呼声、媒体舆论,现在代表委员也呼吁呐喊了,有关部门还“听”不见,继续不作声吗?前有周老虎,其行不远,千万别再来个“铁不理”。(尹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