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贵在真问实干,网民应少些拍砖多些爱护
2008年7月,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人民网发表文章《“网络问政”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文中提出:研究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江西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浩说:“县(市、区)在我国的行政体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级政权,我们开通民生博客的本意,是尽可能地动员县级党政领导通过博客问政,及时解决一些民生问题。同时,希望推进民主政治的步伐,帮助公众有序地参与政治,培养一批有责任感的公民群体。如果利用得好,是一定有效果的。以后,民生博客还将鼓励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和领导干部开通。”
不少民生博客开得有声有色,但也有一部分不尽如人意。记者发现,有的是“空壳博客”,里面几乎没有东西,对百姓反映的问题也无回应;有的是“官文博客”,没有自己原创博文,全是某某会议上的讲话稿、致辞等;有的是赶时髦的“应景跟风博客”,虎头蛇尾,长时间不打理,有的半年不更新。这些博客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不满。
博客开通容易,但要做到及时更新博文,并坚持看帖、回复,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南丰县委书记傅清认为,“要做好民生博客,官员还必须有宽容的精神。”傅清说,有“灌水”的就会有“拍砖”的。党政干部既然开通了博客,就要坚持做好。要做到“一平”、“两不”,即和网友平等交流、以平常人的心态和网友对话;不讲空话,不要像跳“傩舞”一样戴着面具,不怕批评,胆子大脸皮厚,才可以在网上听到你平时听不到的甚至是极为尖锐的声音。
但是刘浩表示,官员的民生博客就是给网友提供了一种政治参与的平台,县级党政领导实名开博精神可嘉,期望网民对其多些爱护,给他们信心。据了解,有网民对一些民生博客“拍砖”较激烈。面对拍砖,有些博主可能会知难而退,也有的博主表现出了睿智和勇气。有博主在博文中坦诚地说:“对于个别网友偏激﹑不实的留言,我的态度很明朗,那就是不删掉、不屏蔽,就让它保留在那里,不要说是尊重,最起码也是一种提醒。”
专家:官员远离博客非好事,网络推动民主政治是方向
与明星、学者和普通人的博客相比,官员博客因其博主身份的政治性而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开博的官员们往往要承受一些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压力。
有网友认为,官员开博蜂拥而上的背后是畸形的政绩观,过了兴奋期,很可能又是一样的冷场。也有一些社会人士认为,博客具有的基本功能,政府网站也同样具有,而且政府网站的权威性要远高于博客,政府应尽量把政府网站做好,效果会比官员博客好。
不过,许多网友呼吁,官员博客要有人气,其中的内容就要多些平等性,多些开放性,网络时代的官员要少点官气,多点坦诚和包容;少点独唱、多些合唱,官员博客值得鼓励。
采访中,社会人士与专家普遍表示,官员开博问政利大于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江西大力提倡党政干部开民生博客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化行政模式,为民主政治的推动打开了一扇快捷、平等的网络之门。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王明美认为,官员开博问政是一种突破传统的听取民意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利于政情民意的沟通,也能有效疏通、化解工作中的种种积怨和矛盾,能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同时,他认为,网络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民主政治是一个方向,要积极引导、鼓励官员参与网络上的民主政治进程,鼓励他们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才有可能更好地为百姓做实事。但是,官员开博问政应注意实效,否则会伤民心,损害政府和官员形象。(记者 李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