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5日,重庆市上空响起刺耳的防空警报声,以此纪念“重庆大轰炸”遇难者。图为重庆大轰炸中的幸存者、八十五岁的老人万学义向当地民众讲述当年大轰炸的情景。 中新社发 向江微 摄
中新社重庆四月三十日电(孟幻)雪莉·麦当斯带着她父亲——美国战地记者卡尔·麦当斯的日记来到重庆。五月一日,卡尔·麦当斯和他的同事们在渝拍摄的照片将又回到这个城市,这些照片再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原貌。
今年四月,重庆从美国时代出版集团购得二百余张记录重庆抗战时期历史的老照片使用版权,其中部分记录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高层动态、重庆大轰炸和反映重庆当时人文地貌的照片属首次公开。五月一日,这些照片将与大众见面,照片拍摄者之一——美国战地记者卡尔•麦当斯的女儿专程来渝参加该展览活动。
雪莉说,一九四一年,她父母作为首批来渝的美国战地记者,拍摄了大量重庆大轰炸时期的相片,卡尔当时所写日记记录了这些相片拍摄背后的故事。
卡尔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重庆市民是如何在防空洞里躲避轰炸的。他写到:“重庆战时共有一千二百个防空洞,大多为山洞型,其中有一个为当时世界上最大防空洞,其主干道有二千五百米长,不包括其他由私人修建的分支。该防空洞的修建历时一年半,全靠手工打凿岩石而成,可以容纳二万多人。
“在此前三年,重庆一共被轰炸了一百一十三次,三千吨的炸药扔进这座城市。”卡尔在日记中认为,正是因为数量众多的防空洞存在,当时没有空中防御能力的重庆才未遭受灭顶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