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机场,与前去迎接的周恩来紧紧握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台长杨正泉在本文中所记述的,是当时中央电台宣传报道尼克松首次访华及中美建交前后的故事。
转播中美乒乓球赛
总理亲自改解说词
1970年8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及夫人来访,想实地考察一下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主席意味深长地向他发出了邀请,请他10月1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中美隔绝20多年后第一位受到这种礼遇的美国来宾。
12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斯诺,含蓄幽默中透出了心迹。他说:“目前中美两国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我愿跟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他说:“尼克松要到北京来就悄悄来,作为旅行者或总统来都行。”
1971年4月,从日本名古屋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场传来了美国乒乓球队希望访华的信息,善于捕捉战机的毛泽东立即发出邀请。这一历史性的决策震惊了世界。
毫无疑问,中央电台的宣传报道必须紧跟中央的部署。最困难的是如何完成好中央交给的转播中美乒乓球队比赛实况的任务。
要转播好这场比赛实况的最大难题有二:一是如何介绍美国?“文革”中曾经把中央电台的体育实况转播作为“大毒草”进行批判,由此而停止了转播。直到1970年7月恢复转播时,解说却离开了“实况”的现场,大讲对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大讲两国的友好往来,从而体现“突出政治”、“友谊第一”,为了与“技术第一”、“锦标主义”划清界限,到了体育比赛的实况转播不报比分的荒唐地步。可是转播中美乒乓球赛如何介绍对方的政治、经济?不能“骂”,也不能说好话;如何讲友好交往?双方敌对了20多年。
二是要不要报比分,又如何报比分?中美乒乓球队之间的水平不是差一点半点,而是太悬殊了,一边倒地报比分不又是“锦标主义”、“分数挂帅”了吗?
周总理多次过问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报道和转播之事,4月12日针对转播中的问题指出:“转播词少一些,不要那么多形容词,怎么打就怎么说,不要说什么高超、精湛的球艺……说自己没个完,说人家就那么几句。”
总理的指示一下子解放了我们的思想,卸掉了包袱,“怎么打就怎么说”,紧扣现场,一切从实际出发。
周总理说:比赛要有胜负,我们都胜不好,要让他们赢一点,还要教会他们。不仅如此,4月13日凌晨,周总理还审阅、修改了这场转播稿的开头部分,并作了批示:“解说词太长了,我已经都给你们改了,不要那么多形容词。”
有了总理的指示,那场乒乓球赛转播得很精彩。人们似乎不是在听在看球赛,而是新奇地在看美国人,在看另一个世界。
基辛格秘密访华
播《公告》不温不火
美国乒乓球队来访才过去3个月,7月15日的下午,中央电台军代表神秘地告诉我:“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来我国访问,明天(16日)将发表一份《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你先做好播出《公告》的准备。”
《公告》的播出时间是由中美双方商定的,定于北京时间7月16日上午10点播出。这对我们来说不是广播的好时间,这时候的听众不多,又不作预告,不容易引起注意。这更多地是考虑到美方的要求。北京时间16日上午10点,正是美国15日晚上10点,这无疑是美国广播电视收听和收视率最高的黄金时间。
16日上午10点钟,中央电台准时播出了《公告》: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公告》中的每个字都经过反复推敲。最大特色是突出了“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然后才是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出邀请的。“你要来,我才邀请”,是特意向世界表明尼克松来访,美国方面是主动的。
在中央电台播出《公告》的同时,尼克松总统走进了设在洛杉矶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室,在当地时间下午7点钟,面对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记者和美国观众,发表被他称为“事关国家大局的重要的”简短公告。这消息像一阵飓风迅猛吹遍了美国和西方世界。
中央电台首播《公告》之后,随之对《公告》的整个播出做出安排。《公告》播出一轮(24小时)7次,不多不少,不冷不热;《公告》重播的排列次序安排在一次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节目的中间偏下位置,不高不低;紧挨《公告》的上下,不排列反美的消息和文章,气氛适宜;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节目的提要中只用标题《公告》,不摘发内容,不突出哪一方面;中央电台全天节目淡化反美气氛,减少反美内容的文艺节目,也不把反美的内容都剔除干净,不给人以错觉,产生误导。
尼克松出访要建转播站
我坚持主权原则不让步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权力不能交给任何人,不管他走到什么地方,都要随时办公,同白宫保持密切的联系。所以,尼克松出访一些国家,在访问期间坐自己的“空军一号”专机,有一套完整的通信设备。我们强调中国是主权国家,凡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在中国境内必须坐中国的飞机、中国的汽车。美方怀疑中国人的能力,我坚持主权原则,不作让步,最后还是由中国提供专机和红旗轿车。
接待尼克松作了精心安排。那时中国经常举行盛大的迎宾活动,机场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市内尤其是在十里长街举行夹道欢迎。但中美是未建交国家,尼克松的来访不是国事访问,检阅三军仪仗队,但不组织欢迎群众,不献花,也不通知各国驻华使节。尼克松车队经过的沿途,北京街道和天安门广场,既不组织群众欢迎,又不能无人,为此有意做了安排。
美国总统的出访总伴随着强大的舆论,每天举行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吹风会,要通过卫星传递广播电视节目,并随时进行广播电视的现场转播。这在当时,对我们都是新鲜事儿。
美国总统事先特意安排在美国听众和观众最多的黄金时间播放总统访问的消息,现场转播总统的活动。为此,美国的广播电视技术人员提前几个月来到北京、上海,建立卫星地面转播站。对此,我们是积极支持的。但同时又坚持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美国的转播站。
经谈判达成协议:地面转播站由中国建,把美国的设备买下来;美国租用这个转播站,建站和租站所付的费用大致相抵。不仅如此,美国运来的大型电视转播车也必须交给中国的司机驾驶。对此,美国人大为恼火,扬言中国司机驾驶不了,中国司机当场登车表演,他们无言以对。
坚持主权,成了以后中美关系宣传报道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冷静报道《公报》反应
涉美宣传发生微妙变化
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总统离开白宫,启程来中国访问,美方发了消息。但美国是未建交国家,我们对尼克松的访问事先不作预告。
第二天,毛主席催问:尼克松起程这么久了,消息为什么不发?新华社赶写了消息送周恩来总理审批。消息原稿中说:“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和他的夫人2月17日乘飞机离开美国首都华盛顿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访问。”周总理审稿时,在“来”字之前加了一个“前”字。周总理说:“有‘前’字,广播念起来顺口。”
2月19日,中央电台播出了这条消息,共播出7次。
1972年2月21日11点30分,尼克松总统乘坐的“空军一号”降落在北京机场,周恩来总理等前往迎接。尼克松走下旋梯,向周总理伸出手。周总理说,您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尼克松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中央电台在中午12点抢先播出了尼克松到达的简讯,随后播出了详细报道。
在尼克松总统到达不久,毛泽东主席立即会见。毛主席很有兴致地谈形势谈哲学,由原来预定的20分钟延长到70分钟。中央电台、北京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都在最显著的位置迅速作了报道。据当时拍片的北京电视台李华回忆说:“平常主席会见外宾的片子只拍3分钟,可这段片子我破例拍了7分钟。还为美国三大电视网提供了图像。”
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中央电台及时播出了欢迎宴会、周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多次会谈、尼克松总统及夫人的参观、观看《红色娘子军》等活动的报道。应该说,报道量并不大,严格掌握每条消息,也没有气氛的渲染,但却一直处在紧张状态中。
尼克松在北京期间,按照日程安排24日去游长城和定陵,正赶上连续下大雪,为保证一路安全,按照周总理的指示,从钓鱼台到八达岭80多公里的路途上,几十万群众连夜奋战铲冰扫雪。美国媒体十分惊诧,纷纷赞扬中国人民高度的组织性。登上长城的尼克松不禁感叹,这是他终生难忘的时刻。但在游览定陵时,冰天雪地的,一些儿童穿着毛衣,不合时宜地在那里游戏、打扑克,表现出刻意安排的痕迹,周总理对此向尼克松表示歉意。后来,基辛格在回忆录里,非常赞赏周总理当时的坦诚和直率。
后来的报道随着会谈的升温而升温。2月27日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我方提出要美国与台湾断交、废约和撤军“三原则”上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开创了中美关系的新纪元。
《公报》的发表给过去传统的“反美”宣传带来了政策和策略上的变化,讲“美国”、“美国政府”多了,而讲“美帝”少了,点尼克松的名字更少了。对“美帝国主义立即从台湾滚出去”等提法作了相应的变化,《公报》发表后全球战略的提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过去的“美苏两个霸权主义国家”的提法改为“苏美两个霸权主义国家”。
转播“宣布中美建交”
前后不到15分钟
1978年12月16日10时(北京时间),中美双方同时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事前,15日晚,广播局局长张香山召集会议说,明天上午10点有重要广播,宣布中美建交,并由华国锋总理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央电台要准时播出,内容事先要绝对保密。
出于保密,15日明确不作预告。16日上午8点55分,又匆匆决定发预告,9点中央电台赶发了“今天上午10点钟有重要广播,请注意收听”的预告。事后得知,原先中美商定都不作预告,后来听到美国的电台已播出“有重要政策声明”,我们也决定发预告。
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中美建交公报时,中央电台作了现场转播,前后不到15分钟,是中央电台历史上时间最短的现场转播。随后又由播音员夏青、林茹分别播出了中美建交公报和中国政府的声明,共6分50秒。中央电视台同时播出,《人民日报》赶发了号外。公报中明确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宣布建交公报后,华国锋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回答了中美关系问题。中央电台曾经提出转播招待会实况,但出于稳妥、安全,没有同意转播,中央电台于12点30分播出了录音实况,落在了外国记者报道之后。
中美建交是双方战略利益需要的结果,机密性很高,但为什么会在1979年1月1日建交之日前公布建交信息?事后得知,一是担心泄密,当时美国舆论已有风声;二是赶在22日美国国务卿万斯与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会谈之前,制造舆论;三是美国看准了中国的市场,急于与中国做生意。
中美建交后不久,1979年1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央电台及时作了报道,对中美关系的宣传又一次掀起高潮。(天天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