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的确是一个温和的价格增长指数。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百姓关注的油价、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物价上涨依然是他们的真切感受。
油价
“现在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在生活中节能”
■普遍
近来,一些“有车族”明显感到经济压力,国内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零售基准价的节节上调,令“钱袋子”吃紧:每月油钱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若干以石油为原料的其他生活资料的涨价,如运输费、打车费等。而且,油价何时涨到位仍然是个未知数。
■个例
北京私家车主郭芸小姐认为:“买车是自己的选择,不能减少用车的情况下,只能从选择97号汽油降为93号汽油,这样每升能便宜4毛钱。现在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在生活中节能。”
■评说
中石化总公司企业改革部金岩认为,从建设节约型社会来说,提高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是应该的,但关键是必须深化以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调节利益分配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改革。
教育
“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的教育始终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普遍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与教育相关的书本费、学杂费价格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择校费、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学费、为争夺有限名额资源请客送礼费等,虽没有进入价格指数范围,却都给普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个例
公务员钱梅是初二学生的家长。她说:“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的教育始终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就小学升初中来说,虽然北京市广泛实行‘电脑派位’,但民办中学均不参加电脑派位,公立中学也有一定的自主招生空间。这一空间使有钱有权就能读好高中成为普遍现实。到了高中阶段,教学质量较好的高中普遍把奥数、英语成绩作为学生入学参考,因此,相关的课外辅导班也成为家长们的一大开支。还有,国家规定高中择校费不超过3万,几乎每个学校都把这一费用定为3万。为了上好高中,家长们得争着掏腰包。”
■评说
长期从事中学教育的王思力老师说,国家是否能考虑进一步放开中学民办教育,使教育机制更加灵活。这样,家长能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以平和的心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需要的学校,也能缓解公立学校的压力。
医疗
药价降了,看病花费为何还那么高?
■普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中,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9%。显然,医疗价格也属于统计局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郑京平“市场价格温和上涨”的结论范畴。
记者在北京三零九医院药品收费窗口看到,来交药费的5个人中,有3个人随身带的钱不够药费,只能在处方单上按价格删减。
■个例
山西省运城市陈东珍,正在北京儿童医院为10岁的孩子治疗紫癜。她说:“如今,自己积攒的5万元都花出去了,已经向亲戚朋友借了3万元,孩子病还没治好,不知道何时是个头。为了孩子看病,全家都垮了。”
■评说
航空中心医院大夫王守先说:“目前,小医院吃不饱、大医院消化不良的矛盾仍然没有解决。这一现象造成大医院医疗资源紧缺、医生收入与工作强度不符,继而引发少数医务人员开大处方、过度诊疗、人为使降价药品从处方上消失等不正之风,这些压力都直接或间接转移给患者,带来不断上升的医疗支出。
只有医疗体制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得以解决,才能解决普通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住房
调控力度加大,房价仍高位攀升
■普遍
商品房价格一直未列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范畴,这让不少人心存疑惑,而高房价更是普通百姓心中长久的痛。尤其是近年来北京、环渤海、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中心城市房价在多次调控后不降反升,加强了百姓房价“越等越高”的印象。
■个例
北京万通市场银品批发和零售商何为中夫妇来自湖北,一儿一女已到上学年龄。为了让孩子有安宁的环境,不得不尽快买一套住房。何为中说:“我看过北京广安门外马连道一带所有楼盘,未完工不装修的价格都在每平方米8000元以上。我看中了贺女士一套130平方米的精装修现房,2005年10月收房以来未曾入住。2004年底她购买这套期房时总价为87万,现在,我要买这套房,加上中介等各种费用将近130万,虽然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价格,但还不一定能轮到我买。”
■评说
房地产开发商李建国说,建设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政策力度不容置疑。实名制购房能否得到切实执行,以90平方米为界的“两种”商品房需求如何等诸多问题,现在都无法给予肯定回答。对近期的房地产调控效果,开发商、购房者都在拭目以待。
消费
“家里油盐酱醋等开销虽不多,总感觉钱越来越不经花,攒钱防老吧”
■普遍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看,由于食品和粮食价格涨幅比去年同期低,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不高。而且,受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制约,预计短期内居民消费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上涨。
■个例
北京市民胡贤安女士说:“家里每天油盐酱醋等开销虽然不多,但总感觉钱越来越不经花,心里没底,不愿意在‘大件’上开销太多,攒钱防老吧。”
■评说
有关专家指出,与当前过快的投资增长相比,重要生产要素劳动力的价格却没有同步上升,同时,行业之间、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无法使占人口绝对多数的中底收入阶层形成应有的有效需求。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有效需求不足。(冯晓芳 毛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