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访谈”是中国发展门户网推出的一系列有特色、有深度、定位清晰的原创专题,通过采访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以视频、图片、文字多种形式,集合各界智慧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分享发展经验,服务国际合作,努力为消除贫困、保护环境、促进发展做出贡献。

嘉宾介绍

发展建言

发展寄语

古特雷斯:
我们不应忘记,过去十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盖图:
学习中国经验将使整个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益。
马文森:
我们需要分享中国的成功,同时需要了解取得这些成功的重要因素,比如精准扶贫的战略,以及创新的思路和做法。
欧敏行:
中国带领将近8亿人摆脱贫困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实现的。
郝福满:
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脱贫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维多利亚·克瓦:
自1990年以来,全球近11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中国等国家朝着消除极端贫困迈出了巨大步伐。
费萨尔·穆罕默德:
中国不仅幅员广阔,而且人口众多,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么多人的生计令世界瞩目。
穆塞比斯•斯科瓦特沙:
在实现自我脱贫的同时,中国还向非洲地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让发展中国家受益匪浅。
阿席斯•库马尔•胡拉斯:
中国为全球减贫树立了典范,中国减贫方案在“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引人关注。
黎萨•马萨:
中国减贫成效卓著,其经验值得许多仍在与贫困做斗争的国家学习,精准扶贫政策必将助力中国在2020年前消灭绝对贫困。
季莲:
中国擅长通过像宋庆龄基金会这样的组织帮助贫困儿童,这几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访谈实录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37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作为脱贫攻坚战中的“坚中之坚”,深度贫困地区在破解贫困方面有哪些难点亟待解决?2019年如何高质量完成扶贫任务?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教授向春玲,请她就近年对多个贫困地区调研中所发现的情况给出看法和建议。

记者:您近几年去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些地区脱贫难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向春玲:2015年到2018年,我去了西藏、云南、内蒙古、福建宁德,去了湖南麻阳、怀化、郴州的一些贫困地区,20172018年两次去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湘西州8个县(市),其中7个县是国家深度贫困县。

向春玲教授(右)在湘西十八洞村调研

深度贫困地区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边缘民族地区多,自然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易发、贫困面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程度深,常规的经济发展手段和脱贫方式难以有效带动其发展。二是贫困人口主要是长期有慢性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还有孤寡老人,因病、因灾返贫的人。还有一些贫困人口教育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劳动技能。三是农业(牧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当然,这些地方空气非常好。四是自然生态保护得很好,加上民族风土人情,这些地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脱贫致富是他们共同特点。

不同点表现在:一是由于地理、气候、自然资源条件不同,脱贫发展的产业有所不同。二是在精准脱贫易地搬迁的房屋风格设计上不同,带有各自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但也有的地方易地搬迁时对贫困户安置房的设计放弃了民族风格,我认为很可惜。因为保护好民族特色,才能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才能为民族文化旅游创造好的条件。

我调研去了湘西州5个县之后,看到当地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努力和决心,挺让我感动的。比如湘西州委州政府和贫困县的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放在第一位。他们把学习中央和省里脱贫攻坚政策抓得很紧,在广大的干部群众中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让干部和群众都了解政策,这样大家才能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他们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州县两级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州县乡村四级书记带头抓、全州干部群众齐心干、社会各界同参与的脱贫攻坚大格局。今年我看到最新的一个数据,2018年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州66.0073万贫困人口已经累计脱贫55.4258万,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31.93%下降到2018年的4.3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229元增加到2018年的9183元。从历史上来看,这确实是湘西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一个历史阶段,也是湘西老百姓获得感最强的一段时期。

记者:能否举例说一下,您去过的深度贫困地区在扶贫脱贫方面有没有新举措和新方法?

向春玲:我这里谈一下湘西州,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地方。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他们除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之外,在湘西州还提出了“十大工程”,涵盖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乡村旅游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脱贫、医疗救助帮扶、生态补偿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等等,这些年推行的“十大工程”取得了很多成效。并且,他们提出“五个结合”的要求来突出精准精细:在扶贫动态管理上,强调信息公开透明与群众认可相结合;在激发内生动力上,不搞空洞说教,强调典型示范与正向激励相结合;在发展扶贫产业上,不搞大包大揽,强调统筹布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搞大拆大建,强调留住乡愁与实用美观相结合;在扶贫主体统筹上,不搞孤军作战,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与党员干部先锋作用相结合。同时,他们认真总结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的成功经验向全州推广,走出了一条具有湘西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

在当地调研时发现,湘西州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思路,结合实际,走出了一条具有湘西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第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多种产业,改变以往产业单一发展的情况,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第二,构建利益联动机制,形成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合作帮扶、股份帮扶四种模式。第三,为了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力、凝聚力,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第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等。特别是他们立足湘西州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很有成效。像早期开发的凤凰古城、永顺芙蓉镇、里耶古镇这些核心景区享誉海内外。目前,正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开发了花垣十八洞、吉首矮寨、凤凰山江苗寨、古丈墨戎苗寨、泸溪马王溪、保靖吕洞山、龙山惹巴拉、永顺塔卧等一批乡村游、红色游景点,累计带动了9.4万人脱贫。

湘西在产业扶贫方面也有很多创新,比如“保靖黄金茶”已经成为驰名国内外的知名茶叶品牌。由于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比较特殊,黄金茶的营养成分比一般茶叶要高得多,其氨基酸含量是其他绿茶的两倍以上,加工的茶产品兼具“香、绿、爽、浓”的品质特征。另外,据[清]《保靖县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某道台巡视保靖六郡,路经黄金寨,品尝该地茶叶后,颇为赞赏,赏黄金一两,奉为贡品,“一两黄金一两茶”就此传开,“黄金茶”由此得名。可以说,黄金茶产业的开发也是挖掘历史传统资源基础上成功实现了脱贫产业的创新。保靖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湘西州深度贫困县中的重点县。保靖黄金茶产业不仅是该县特色优势产业,也是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农业支柱产业。一亩黄金茶的纯收入5000元左右。保靖县吕洞山镇是黄金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当地苗族群众只要种有黄金茶,脱贫不成问题。

记者: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9年要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您认为,深度贫困地区在破解贫困方面有哪些难点亟待解决?

向春玲:我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确实有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也需要在政策上面给予更多支持。 

第一,政策的差异性。对于深度贫困地区,国家施行的政策应该更多考虑差异性。比如一些山高路险的贫困地区修路成本很高,政策上要给予更多的支持。还有一些项目下来需要地方的资金配套,但是深度贫困地区拿不出钱来配套,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让这些政策真正在深度贫困地区能够有效地执行,就需要有一定的差异性,加大对这些地区投入力度。

第二,政策的连续性。目前,许多扶贫政策到2020年结束,根据我调研了解的情况,他们很关注政策的连续性。2020年以后,给这些地方的一些特殊扶贫政策会有多大变化?如何制定有效的新政策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如何实现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连接等等,这些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三,政策的稳定性。2020年要想全面脱贫,时间紧、任务急,而农业和相关的脱贫产业开发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过程性。例如茶树种植后要3到4年才可以采茶,柑橘种下后要4-5年才挂果,所以,怎么样支持贫困群众真正拥有一个产业,并从这个产业上长期地、持续性地获益,彻底改变其贫困面貌,确实需要政策的稳定性,考核上要考虑这些脱贫产业的过程性。当然,还有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利益协调问题,提高贫困群众内生脱贫动力问题等等。

记者:现在,各省区市相继强调要高质量完成2019年扶贫任务,我们怎么理解其中的“高质量”?

向春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仅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还要高质量地脱贫,要脱真贫,真脱贫,反对那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做法或者“虚假式”脱贫、算账脱贫等现象。以湘西州为例,他们在聚力完成“两不愁、三保障”任务的同时,非常注重脱贫质量。他们坚持“帮扶要精准、增收要稳定、保障要兜底、脱贫要真实、群众要满意”的原则,做到脱贫工作更务实、脱贫过程更扎实、脱贫结果更真实,要让脱贫成效和质量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让人民群众满意。 

为了做好这方面工作,他们做到了“四防”“两严”。第一是“防庸”。防止在脱贫过程中思想麻痹或者庸庸碌碌、晃晃荡荡地来熬日子。第二是“防急”。要力戒急于求成、盲目蛮干的做法。第三是“防散”。在扶贫工作中要防止撒胡椒面式的做法,要集中精力做好精准扶贫。第四是“防虚”。力戒做一些虚功、假功,搞“数字脱贫”、群众“被脱贫”。

“两严”,一是严格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贫困户脱贫之后,返贫的问题是否存在,怎么防止返贫,要对这些进行动态管理。二是严肃群众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把资金管好,把项目管好。 

此外,他们严肃查处 “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及时补救。当然,他们还在不断加强贫困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确保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监制/终审:郑文华;编审:王振红、王虔;采访:刘晨曦 程梦玲 韦博雅;摄像:程梦玲 韦博雅;后期:程梦玲 张允奕

结束

向春玲表示,针对深度贫困地区,我们需要在政策的差异性、政策的连续性、政策的稳定性上给予更多支持。

 

策划:刘晨曦 程梦玲 韦博雅
联系方式(010)88828112
邮箱:rosita@china.org.cn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