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直播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网艺云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本网独家>

廖娟:心障青年就业不容易 但收益大于成本

2024-04-01 13:20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叶开)智力及发展障碍者,又称心智障碍群体,包括传统智力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人群、唐氏综合症、脑瘫等先天性功能发育障碍人群。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200万-2000万心障人口。由于种种原因,心障群体被迫游离于就业市场之外,面临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心青年”们在就业市场面临什么样的困境?他们的融合就业对自身、家庭乃至社会有怎样的收益?如何帮助他们实现融合就业?长期聚焦残疾人就业尤其是心障群体就业的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廖娟分享了她的见解。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廖娟副教授(中国网/徐林摄)

试图融入职场的“心青年”:困境和希望

在各类残疾人群中,心智障碍人群的就业率最低,就业难度最大,用人单位接受度最低。中国残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残障人群整体就业率超过40%,而心智障碍人群就业率却不足10%。

雇佣心智障碍者的用人单位往往需要履行更多的义务,包括提供额外的职业安全培训等,因此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用人单位对心智障碍者在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也往往束手无策。相当一部分心智障碍就业者,会在就业后出现“水土不服”,被迫重新回到家中。

廖娟对自闭症群体就业问题的关注始于2017年,一则跨国公司从高功能自闭症群体中挖掘人才的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引起了她的注意:这家跨国公司发现,一部分高功能自闭症人士有很多异于常人的能力,比如在谈及某个地名时,一些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的头脑里浮现出的可能是一幅地图,而普通人可能只能追随导航循迹。然而,除了上述跨国公司关注的高功能型自闭症人士,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主要是重复性强的简单劳动,例如烘焙、洗车、酒店服务、超市零售等。

随着对自闭症群体研究的深入,廖娟发现,社会普遍存在对心智障碍者劳动能力的低估。“‘刻板动作’并不是自闭症群体的劣势,相反还有可能是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优势。在接到有关的工作指令后,自闭症患者能够不厌其烦地按指令认认真真地完成,很少会出现不耐烦情绪。对这个群体来说,完成动作一丝不苟、不偷工减料,就是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独特的优势,”廖娟说。

“心青年”就业:收益大于成本

心智障碍者特别是自闭症群体的成长过程当中,需要家庭付出很多的努力。在“心青年”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大量的金钱投入,也需要家长付出大量精力,部分“心青年”在辅助性就业机构就业时,还需要家长的陪伴。同时,囿于个体能力,“心青年”就业者身上普遍存在低工资现象。他们就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或许不足以弥补家庭为支持其就业而投入的成本,那么就业的意义何在?

一位接受过廖娟团队访谈的“心青年”家长的话或许有助于解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他们还是需要就业的,不能让他们从教育机构一走出来就去养老,他们也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价值。”

事实上,廖娟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心青年”因就业获得的工资、保险收益是长期的,就业培训费用、就业帮扶费用的付出是短期的,融合就业和庇护性就业的货币收益都较高,而居家未就业的货币成本非常高;不管是融合就业还是庇护性就业,都能减少家庭成员日常照顾的时间成本,并为其带来较高的心理满足感。“‘心青年’成功就业对个体生产力的提高是积极的,对家庭经济收益是有利的。同时还能改善残疾人的社会参与,脱离孤独隔离的状态,减轻个人的疾病负担,甚至降低更广泛的由社会共同承担的成本,”廖娟说。

廖娟的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对政府和企业来说,雇佣包括心障员工在内的残疾员工的收益也会大于成本。通过雇佣心障员工,企业不仅能获得残疾员工劳动成果转化的货币收益,还能实现残保金的免除。此外,雇佣心障人士对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改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水平也能带来直接的帮助。

“政府要投入很大的财政和经济资源去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政策,也会关注这个政策实施以后,残疾人就业的效果如何。”廖娟指出,“对政府而言,残疾人居家不就业和在企业就业两种方式相比,前者的财政投入相对较多。”

各方携手促进“心青年”融合就业

廖娟认为,在几种残疾人常见的就业方式中,面向心智障碍就业者的融合就业应该是未来主推的方向。

“从家庭和心智障碍就业者个人的角度,首先应该具备过硬的技能,让就业者能完成用人单位的工作任务,”廖娟指出。除此之外,“心青年”还需要在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水平。

廖娟表示,“从社会的角度,首先应该在宣传上发力,尤其是主流媒体的宣传,这对残障群体的就业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只有让更多的人看到心障群体的努力,才能改变对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开发出更多适合其特点的就业岗位。”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企业的领导层包括人力资源部门,可以考虑邀请一些专门做残障意识培训的咨询公司或者社会组织,让他们来为普通员工做一些相关的培训,教授他们与心障同事的沟通技巧,让他们之间能更好地交流。”廖娟建议。

作为学者,廖娟呼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给与残疾人研究更多的支持,她也将继续探索数字经济与心障人士就业的结合点,挖掘出新的、匹配“心青年”能力特点与个性禀赋的行业门类与就业岗位,帮助更多“心青年”实现就业。

【责任编辑:叶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