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直播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网艺云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匿名投稿发布侮辱性言论 “网络厕所”该怎么治

2023-08-14 09:24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匿名投稿发布侮辱性言论 P明星丑图诱导粉丝骂战

臭气熏天的“网络厕所”该怎么治

● “网络厕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普通人、网友为主要讨论对象,因匿名性,不少人将“网络厕所”当作随意发泄的地方,其中不乏人身攻击、辱骂等;另一类通常以社会公众人物为主要讨论对象,有些“厕所号”刻意发一些P出来的明星丑图,诱导粉丝骂战

● “网络厕所”里面充斥着各种负面内容,如同一个脏乱的情绪厕所。随着“脏乱”不断累积,负面、消极情绪走向极端化,如不合法地披露“被挂者”个人私密信息,对其进行各种恶意的、不道德的谩骂和极端讨论形成网暴,甚至引发自残自杀

● 建议相关部门及平台管理者加大监督力度,及时予以干预,根据“网络厕所”文化的发展,不断优化完善敏感词处理系统,让违规内容无法发布;完善专门的举报渠道;适当增加处罚力度和措施,对于造成恶劣影响的“网络厕所”文化参与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发在自己社交平台上的照片,却莫名其妙被别人‘挂厕’了,对方发表了不少贬损我的言论,评论区里也都是对我的人身攻击。我很气愤很难过,却无计可施。”来自广东江门的谭女士是一名角色扮演爱好者,她不久前被好友告知,自己发在社交平台上的一组COS(角色扮演)照片被人“挂厕”了。

所谓“挂厕”,是指当事人照片、行为或言论被网友投稿至社交平台的“厕所号”,亦称“网络厕所”;而“厕所号”是在二次元、追星族、游戏圈中较为流行的一类隔空喊话式账号,网友可以通过后台向该账号发送私信进行投稿,账号所有者再将投稿以匿名形式发出。

因投稿的匿名性,不少人将“网络厕所”当作随意发泄的地方。《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网络厕所”的发文内容中,不乏对他人的言语贬低、人身攻击、辱骂等,评论区也是骂战频频。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厕所”的关注者、投稿者和被“挂”者,有不少是未成年人。

应如何看待“厕所号”的大量存在?不经限制随意将人“挂厕”辱骂算不算网暴?相关平台对“网络厕所”是否缺乏监管?如何整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肆无忌惮攻击他人

刻意诱导骂战引流

就因为发表了一条游戏评论帖,上海居民白女士被“挂厕”了。

今年6月,某社交平台的好友突然私信她,发来一条帖子截图:有人在网络“厕所号”“别偷×××”上将白女士的上述评论进行截图投稿,并对其进行批判,评论区纷纷附和,夹杂着大量辱骂的言论。

“观点不同可以交流,但为什么要把别人‘挂厕’辱骂呢?!”白女士感到很不理解和委屈。

而这并不是白女士第一次被人“挂厕”——今年5月,她在网络空间发了一组自己拍摄的动漫周边照片,也被人投稿至“厕所号”,被投稿者和网友大骂“凑(丑的谐音)”“垃圾”。她知道后曾私信该账号要求删除上述投稿,但始终没有得到回应。

“他们凭什么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来自山东的刘女士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画作,但从今年6月起,她的画作接连被人投稿到“火影×××”等多个“厕所号”,并伴随大量抨击言论“哒结(大姐的谐音)真不要脸”“这图丑得要命了”“大妈图丑死了,滚出××圈”。

刘女士气愤地说,如果觉得画得不好,可以提意见,但没必要匿名投稿引导他人一起辱骂,“这样的‘厕所号’应该被抵制”。

记者调查了解到,“网络厕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普通人、网友为主要讨论对象,例如“穷人厕”“舍友吐槽厕”“容貌焦虑厕”“COS厕”等。这些账号中,有的对投稿有一定限制,如“琼(穷的谐音)而×××”投稿规则明确,发表“活该你穷”等侮辱性言论的将直接拉黑;有的则放任甚至鼓励肆意进行言语攻击的投稿,如在COS厕“余弦×××”中,存在大量类似“长得有点像蛆”的嘲讽。

谭女士等人的图片就是被投稿至这类账号。谭女士告诉记者,在他们圈子里,这种账号“臭名昭著”,COS、二次元、游戏圈子等本来就比较小众,不少人都相互认识,一旦被“挂厕”,往往很快就会被认识的人看到,大量辱骂也会给当事人造成困扰乃至引发心理问题。

另一类通常是以社会公众人物,如明星艺人为主要讨论对象,例如某个偶像组合或艺人的单独厕、脱粉回踩厕等,此类账号通常不会对投稿有任何限制,许多账号投稿规则中还表明不会对投稿内容进行审核,同时彻底实行匿名制,如艺人厕“剋不剋×××”账号投稿规则明确:就算投稿内容存在造谣并造成粉丝之间争吵,也不会公开投稿人账号更不会删稿。

这类“厕所号”中充斥着攻击性言论,一些账号中含有恶意P图、伪造视频、引战言论甚至是对粉丝进行辱骂等内容,在“K-×××”账号发出的投稿中,有一些对女艺人的羞辱性言论。

来自广东深圳的沈先生深受这些账号的困扰。他说,这些“厕所号”刻意发一些P出来的明星丑图,诱导粉丝和黑粉双方骂战,从而为自己的账号引流,“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被如此侮辱,实在气愤不过,骂得实在太难听了,但自己一旦去争辩甚至加入骂战,又中了对方引流的圈套”。

“‘网络厕所’就不应该存在,没有底线的发言让网络变成一个戾气十足的地方,应该加强整治。”沈先生说。

负面情绪不断积累

引发侵权网暴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果是从未接触过相关圈子的群体,很难通过关键词检索到网络“厕所号”。然而,如果是COS、二次元、动漫等特定圈子的网友,即使不刻意关注此类账号,也有极大概率会因为社交平台的“好友点赞”“好友关注”“兴趣推送”等功能收到此类账号的推送。且“挂厕”后,如果引发争议,在拉扯谩骂中,阅读量和评论量越高,关注过该领域的网友就越容易收到推送。

通过不完全检索,这些“厕所号”发出的内容经常出现一些具有攻击性的言论,且粉丝数量多,有的关注量突破10万,发稿量过万条。查看这些账号的过往发帖和评论区,记者发现,有不少“挂厕”和在评论区公然辱骂的账号主体都是未成年人,如账号“雪鸮×××”中,投稿人为初、高中生,投稿内容大多是对学校、同学以及老师等人的不满甚至是咒骂。在某社交平台有专门的“厕所超话”,不少网友自称“厕妹”“厕友”,公开招友、“挂”人或推荐“厕所号”。

据汕头大学长江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与传播学院教师郑春风介绍,“厕所号”属于一种网络空间的匿名社交圈子,“网络厕所”文化在发展早期,只是一些账号围绕某些兴趣点如明星、动漫等接受网友匿名投稿并发布,但有些账号在发展过程中,内容逐步走向激进、消极和偏激,里面充斥着各种负面内容,如谩骂、“挂”人、冷嘲热讽、阴阳怪气、宣泄恶意等,“如同一个脏乱的情绪厕所”。

“就像这个名字中的‘厕所’二字,它本身就是各种消极、负面信息和情绪的汇聚。”郑春风说,“厕所”的“脏乱”不断累积,就会使得负面、消极情绪走向极端化,如不合法地披露“被挂者”个人私密信息、对其进行各种恶意的、不道德的谩骂和极端讨论形成网暴,甚至引发自残自杀。

上海理振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志勇告诉记者,“网络厕所”文化的特点在于匿名性和隔绝性,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匿名的、隔绝的空间,用户发泄不受外界干扰,不必担心自己的真实身份被揭露。同时,“网络厕所”文化具有极端性和争议性,导致一些网络暴力事件发生。

“恶意攻击和诽谤、侵犯隐私、散布虚假信息、煽动仇恨和暴力、利用平台进行非法活动的‘网络厕所’,已经涉及损害他人权益、破坏网络环境以及煽动网暴等违法行为,需要被抵制。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一个健康、积极和有益的网络环境。”赵志勇说,“网络厕所”发布他人不实信息或利用他人肖像进行恶意攻击,都是侵犯肖像权、名誉权的行为。

他还提出,“网络厕所”文化中的恶意以及攻击性,会加剧和误导谣言的传播。人们在网络更容易找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人,从而忽视或攻击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分化。长时间沉浸于“网络厕所”也容易让一部分用户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发生扭曲。

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甄景善认为,“网络厕所”的主要参与群体是未成年人或是生活遇到困扰的年轻人,他们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如谐音、符号、代号等,一般人难以发现“网络厕所”的存在,也难以理解其发布内容的含义。但“网络厕所”这一新兴事物正不断发展,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需要从法律法规层面、平台治理层面进行有效规制。

侵权隐蔽认定困难

强化平台监管责任

近日,不少网友联合在社交平台发文呼吁抵制存在攻击性言论的网络“厕所号”。同时,有人将“厕所号”中涉及言论辱骂、故意制造事端、造谣等内容截图保存,向社交平台投诉举报,希望平台可以对违规内容进行删除并封号处理。其中不乏关注人数众多的明星粉丝站带头投诉,投诉帖“投诉打卡”的评论就有上千条。

然而截至发稿时,记者查看发现其中被集中投诉的几个网络“厕所号”仍在活跃发帖“挂人”,发帖文案和评论区中依旧骂声一片。甚至有的“厕所号”在被联合抵制后发文回应称,账号的运营“是为了维持互联网友好幽默的氛围,开设初衷仅是为当代重压力的年轻人提供一种新颖的放松途径”。

那么,为何对这类账号的举报处置困难重重呢?

甄景善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网络厕所”中发生的侵权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包括平台在内的相关主体难以作出准确认定。一方面,内容发布主体匿名,不易锁定侵权主体;另一方面,相关发布内容常常使用“网络厕所”独特的语言体系,如谐音、拼音缩写、暗语等,常人难以理解,不易认定内容侵权。

在郑春风看来,账号难以搜索、圈层封闭性强、内部成员的高度匿名等因素都使得举报处置变得困难。同时,参与投稿的用户以及账号内部人员对于“厕所规则体系”的忠诚度比较高,即使内部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也更倾向于以“网络江湖规则”处理。

采访专家一致认为,对于野蛮生长,甚至潜在引导网络暴力的“网络厕所”文化,必须强化监管、开展整治。

甄景善建议相关部门及平台管理者加大监督力度,及时予以干预,可进一步落实网络实名制,要求发布者只能发布进行了网络实名认证投稿人的投稿;对网络“厕所号”在发布内容和注册者审核义务等方面进行限制,根据“网络厕所”文化的发展不断优化完善敏感词处理系统,让违规内容无法发布;建立针对网络“厕所号”的专门举报渠道,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规范;适当增加处罚力度和措施,对于造成恶劣影响的“网络厕所”文化参与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投稿者使用‘网络厕所’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被侵权者向网络平台发出通知,并提供了初步证据,网络平台拒不采取必要措施,或明知投稿者在实施侵权行为而不采取必要措施,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网络平台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甄景善说。

据赵志勇介绍,《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都对网络暴力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范。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举报机制、加强跨部门合作等介入和调控。社交平台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手段审核、加强用户教育、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以及严格账号管理。

“还需要关注‘网络厕所’文化产生的原因,通过完善和普及社会工作、性教育、防性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厕妹’‘厕友’走出困境。”赵志勇说。

对个人而言,赵志勇认为,如果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可以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维权。建议用户留意保存相关证据,如截图、链接等,通过平台的内部举报机制,对不当言论或行为进行举报;若平台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以向网信办或公安机关举报,还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法治日报 记者 孙天骄 实习生 陈立儿)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