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直播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网艺云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多地老龄化程度加深 如何面对人口发展新常态?——中国探索应对人口发展新趋势的生动实践

2023-07-05 09:02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人口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更关系民族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新华社记者深入多地调研采访,一线观察各地积极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感知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感受银发服务中的温度。

老龄化程度加深 多地积极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

威海,山东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6岁,位居全国前列。

“这里的养老机构内部有医院并且全国医保联网,每天都有医生上门走访巡诊,生活很有保障。”87岁的王聚敏选择在威海养老,安享幸福晚年。

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经营等途径,威海市共建成162家养老机构,星级养老机构占比达到84%;针对困难老人,威海健全兜底保障机制,为更多老年人幸福养老“托底”。

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各地积极创新养老新模式,让老年人“养老”变“享老”。

在重庆市綦江区安稳镇崇河村由当地民政部门建立的普惠养老场所“自然健康屋”,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免费理疗服务(2022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宣传疾病防治、进行基础检查……每周一到周五,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回龙社区都能看到乔雪莲的身影。

乔雪莲是一名来自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的护士,也是回龙社区2000多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守护人”。

《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在全国城乡社区获得健康管理服务的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19亿。

“年龄愈长,对健康也愈发关注。”浙江乌镇老人胡晖说。去年,当地社区给胡奶奶配备了智能手环,可以随时随地贴身监测。

“这是具备一键呼救的智能设备,老人们跌倒后按下SOS按钮,我们就可以在乌镇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时定位到老人的位置,进行救助。”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项目负责人说。

在互联网的浸润下,智慧养老模式正转化成老人们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对于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在浙江省湖州市爱山街道利民社区,一个公益组织的声乐老师和乐手带领老年居民开展合唱活动(2023年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原来镇上一到晚上就看不到人了,现在凌晨街边的烧烤摊都还在营业。”在江苏如东金光纸业生产一科科长李伟翔的记忆里,两年前落户建厂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商业街区的店铺越开越多。

工作人员在江苏省如东县掘港敬老院为老人量血压(2023年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如东,一个老龄人口占比超30%的“长寿之乡”,如今正散发着新的活力。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如东正在搭建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的“链式”养老新格局,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高质量发展是直面老龄化的破题关键。”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表示,只有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才有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的底气,才能集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充分发挥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的优势。

随着桐昆聚酯一体化、金光纸业等百亿元项目投产,生物医药和半导体产业初具规模,众多产业项目带来的发展机遇也为这座有着80多万常住人口的县城注入澎湃动力。

2022年,如东县GDP超过1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税收增幅等体现发展质量的指标位居江苏南通前列;近三年,如东县共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57个,投资总额达938.5亿元。

和如东一样,在一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发展动能强劲、文明蔚然成风,奏响城乡美美与共的交响乐——

河北省怀来县加大康养资源布局,建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浙江省嘉善县强化城乡一体“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图书馆总分馆、文化馆总分馆全覆盖;河南省鄢陵县走出了一条“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引领康养”的转型升级之路……

河北省滦南县一家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在陪老人做益智游戏(2023年5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我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持续推出特色养老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既要看人口也要看人才 多重机遇为城市发展带来新活力

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向人才红利要发展动力,成为不少城市提高经济动能的突破口。

2016年,江苏省“双创人才”刘利成带领团队扎根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专注于新型检测技术和新型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销海外。这支“年轻”的创业团队平均年龄28岁,80%本科以上学历,超过四成员工来自外地。

同样位于该园区的迈铂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科技人才,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滤膜、滤芯、滤器研发实验室,其研发的PES微孔滤膜,打破国外垄断。

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与人才优惠系列政策分不开。

为促进人才回流和招引,如东实施“扶海英才”计划,每年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近50人,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4000人左右;同时制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综合补贴等激励措施,仅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外来人口就超过2万人。

为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少地区积极搭建人才引进平台,以人才引领驱动,支持城市现代化发展,“破题”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四川省南充市构建“产业+平台+政策”人才发展生态圈;聚焦当地主导产业,江西省弋阳县绘制人才需求“画像”,提升引才匹配度……各地多措并举,进一步挖掘人才红利的优势。

健康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记者走访多地观察到,不少60多岁的老年人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主动选择在生产一线发挥余热。

临近夏收,69岁的周名玉最近每天都会去田间巡查。来自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施家陂村的他,是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聘请的“田间管家”,管理200多亩农田。

工作人员(右一)辅助老年人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社会福利中心健身(2023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据当地农业农村局粗略统计,像周名玉一样从事类似“田间管家”工作的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1000人。

“你最近抖音里拍的那个公园在哪里呀?我也想去转转。”

“距离嘉兴不远的,回头我微信上把定位发你。”

来自浙江嘉兴的梅阿姨和她的朋友一边等着接孙子放学,一边讨论着休闲的好去处。

家庭医生上门为住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蓬莱社区的83岁独居老人孙志龙测量血压(2023年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互联网为老年人分享生活、体验消费带来新机遇,让更多老年群体成为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消费群体。

随着“银发需求”日益增长,不少城市推动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推出适老化产品满足老年需求,老年大学、老年教育培训机构等应运而生,因老而兴、为老服务的新兴产业遍地开花,正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加快完善人口服务体系 努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6月28日,北京养老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行,网站汇集北京市574家备案养老机构、1469家养老服务驿站等,方便老年人了解“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资源。

《2022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概况》显示,高龄人口占总户籍人口比例达到4.9%,是近十年新高。

北京朝阳无限社区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驿站参加剪纸活动(2023年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满足更多高龄老人的多样化需求,是特大城市破解老龄化难题的应有之义。为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北京已初步形成社会养老、企业年金养老和个人养老三大支柱并行、商业养老保险多元供给的新格局,努力更好服务“银发一族”。

面对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多地相继出台有关政策与保障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持续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目前,超过400个城市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

2023年4月,如东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养老保障、养老产业、婴幼儿健康率、普惠托育等38项内容。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已达4500万。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上海孙阿婆一家是长护险的受益者,70多岁的老伴在经历手术后基本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孙阿婆自己也患有严重关节炎,行动不便。作为一名长护险护理员,朱淑敏每周为孙阿婆和她的老伴上门护理两次。

位于上海江宁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的社区“宝宝屋”(2022年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2021年开始,上海市医保、民政等部门着手推进长护险延伸结算试点工作落地,截至2022年底,已启动三批延伸结算试点拓展工作,为失能老人带来更多暖心服务与关怀。

“一老”保障好,“一小”要跟牢。不少地区也在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在生育、养育等方面拿出“实招”。

北京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甲类报销范围,新政策于7月1日起落地实施;云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甘肃省酒泉市对多孩家庭给予购房优惠……

做好托育服务工作是实现“幼有所育”的关键。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托育服务机构约7.5万家,提供托位数约350万个。

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已建成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数据显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我国“人才红利”正在形成。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中国正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积极促进人口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提供人才支撑。

随着“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中华大地焕发勃勃生机,向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迈进。

文:新华社记者

视频记者:王洪流、赵小羽、杨华、刘海、郭圻、陈旺、邰思聪、庞元元

海报设计:潘红宇

编辑:刘媛媛、王乃水、彭红、聂焱、戚文娟、姜子炜、郭洁宇

统筹:方思贤、周咏缗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