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孔令瑶)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开幕会。在会议开始前的“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教授张克勤表示,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他的团队已建成防治线虫的微生物资源库。生物防治线虫的实践让张克勤感到,要保障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关键是科技。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教授张克勤回答记者问题。中国网 董宁摄。
线虫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无脊椎线型蠕虫,种类很多,仅危害植物的线虫就达几千种,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据统计,每年在全球造成农作物损失达1570亿美元,线虫已经成为农作物的第二大类病害。全世界防治作物线虫目前主要靠化学农药。由于土壤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大剂量使用化学农药才能保证防效。这样一来不但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还有部分残留在作物中,影响食品安全。
张克勤指出,要高效防治线虫,必须研究清楚微生物—线虫—作物三者的相互关系,才能精准防治。线虫在作物播种前睡觉、休眠;随着作物的生长,会感受到作物根系上分泌的特定化合物而精准定位,快速移动,找到作物最幼嫩的部位,然后成功侵占。“根据这一特性,我们研究了施入土壤中的生防菌,建立了种群的生防菌和线虫的相互作用、相互战斗的分子机制。同时,还通过小分子的信号化合物调控土壤当中原有的线虫的天敌微生物,与生防菌一道包围它、限制它,甚至消灭它。通过这些机制的理论突破,我们成功开发了生物防治线虫产品,获得了农药登记证,并且实际推广应用。”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