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适老性城市规划可产生长期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4月5日,世界银行在新发布的《银色光晕:建设适老性城市》报告中表示,随着世界走向老龄化以及城市为了容纳更多人口而不断扩张,重视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的适老性,使其便于各种年龄的人口使用,可以产生普遍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当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65岁以上人口数量多于5岁以下儿童数量。这就迫切要求政策制定者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规划和设计适老性城市并有意识地进行有关投资。报告提供了一个路线图,指出通过六个关键领域的努力,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设计适应性强、生产率高且具有包容性的适老性城市。这六个领域是:通用性设计、住房解决方案、多代空间、物理流动性、技术和高效空间形态。
报告建议,城市可以通过多种举措实现适老化目标,包括:确立长期愿景,增加对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的投入,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群体就拟采取的措施进行磋商,设计实用且持久的措施,阐明公共和私营部门、社区、学术界、社会和外部机构的作用,制定实施有关政策行动以及评估行动有效性的具体方法等。
报告认为建设适老性城市可能是各国面临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主要原因如下:
城市适老化可以为所有年龄段的人口带来好处,满足各年龄阶段的需求。例如,公园和花园等开放空间以及图书馆等社区设施不仅服务于老年人,而且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全球约有15%的人口有某种残疾,而60岁以上人口中有一种或多种残疾的比例超过46%。因此,投资于无障碍基础设施和标牌可以帮助老年人过上自主、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时时需要别人帮助。
有证据表明,以积极主动的方式来设计和维护无障碍基础设施,其收益大于成本,尤其对那些资金紧缺的城市来说更是如此。
重视城市适老性从经济学角度也是十分明智的。老年人是一个巨大的商品、服务和投资市场,因此建立不仅适用于老年人,同时也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年龄、性别、收入如何,是否有残疾)的医疗保健、技术和休闲解决方案将使整个社区受益。
城市适老化还可以产生很多无法量化的社会和文化效益。老人不仅把储蓄资金传给年轻一代,而且还能传给后者宝贵的社会和文化知识与行为,为他们提供情感和心理指导。
让城市兼顾老年人和年轻群体的需求,有助于各国加强凝聚力,凸显对提高包容性、照顾多元化人口群体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