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由北京2022年冬奥会谈及体育文化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30 13:39:39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陈 锋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希腊,奥林匹克,体育强国

作者:陈锋,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于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希腊,在西方近代文明走向成熟中复兴,奥运文化首先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侧写。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源头,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延绵未断的国家,首都北京是现代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举办,北京成为首个双奥之城,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华体育精神再度密切交流,不仅是全球体育盛会,更是世界文化交融之花绚丽绽放。

古希腊文化点燃圣火

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得益于古希腊文化的滋养。古希腊人信奉神灵,竞技比赛被作为祭祀祈祝的最佳仪式,向天庄严施事,通过赤体运动展示健壮之美,博取神灵欢娱赐福。在运动中展示匀称矫健、富有活力的肉身,张扬人的本性和本质力量,叩问自然之谜,体育遂成为古希腊人的普遍爱好,大型社会活动中竞技比赛必不缺席,《荷马史诗》对之有充沛书写。崇尚健力美动的习俗,勇于拼博挑战的气质,再加上古希腊人理性主义塑造出的费厄泼赖精神、运动家风度以及神圣休战原则,一起铸就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基因。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曾因自然灾害、战争、内乱、排斥异教徒文化而兴衰不定,甚至停办和废止,成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世界和谐的一个晴雨表。1894年,巴黎国际体育代表大会宣布重启。

人本主义思潮接力助燃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在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潮的哺育下获得新生的。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神权桎梏中解放出来;16世纪的宗教改革,提升了世俗精神和理性精神;18世纪的启蒙运动,飙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三大思潮的核心价值是现代人本主义,三大思潮的兴盛使奥运传统文化焕发新的风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推崇健全的现代性,体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科技文明突飞猛进,但工具理性肆意僭越,价值理性、非理性、感性受到挤压,人的发展失去和谐,身与心、肉与灵失去平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开拓者顾拜旦曾批评道:“人并非仅仅具有肉体的灵魂,应该具有肉体、精神和性格,性格决不是精神塑造的,而仅仅由身体形成的。这一点古人早已明白,我们却要艰难地重新学习。”奥运会就是要树立一种体育文化,修复和调适类似偏颇与失衡。《奥林匹克宪章》相应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 “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而是一种集体育、教育、文学艺术为一体的社会运动,它谋求建立一种真善美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运动会首先是竞技比赛,它为运动员实现“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理想,展示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决心,提供了机遇和场域,冲刺“更快、更高、更强”。另一方面,如顾拜旦所强调,“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这是我们奥运会的指导思想。”所以,“参与比取胜更为重要”。在奥运会建构的世界场域中,五大洲的人们欢聚在五环旗下,展示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高扬“和平、友谊、进步”的人类文明主题。从更层次上,“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的真正原因在于它不仅在身体上改善人类,而且使他们的思想更加高尚,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理解与友谊。”亦即“更团结”,“一起向未来”。

中华文化增添瑰宝风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拥有辉煌的传统文化,既有与奥运文化精神相通的质素,也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这是中国融入五环大家庭、丰富奥运精神的文化资本。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古代体育注重养生,讲究身心兼修、阴阳平衡,没有西方的身心二分执念。中国古代文化取向和合,形成了“非攻”“兼爱”的内敛性格和崇尚友谊的民族风格。体育同样追求德性修炼、不尚争斗,即使奋发也是内向发力,养体内浩然之气,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国文化中也有一股“尚武”之风。《诗经•小雅》里说,“无拳无勇,职我乱阶”。孔子兴办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体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哲学家贺麟曾指出,古代中国一度盛行“武士”精神,内涵强壮的身体、勇气和侠义三个最基本要素:有强壮的身体,才能够有所作为;勇气就是胆量,有胆量才敢于有所作为;侠义就是正义感,有了正义感才会判断应当与不应当做的事情。

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文德为贵,威武为下”,习文排斥了练武,后者遁向江湖之间,中国人趋于文弱。临近近代,家国穷困,体质孱弱,被贬称“东亚病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仁人志士呼唤新文化、培育新国民。五四时期,毛泽东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发出体育救国先声;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指明了发展中国现代化体育事业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健康中国建设,积极主动参加奥运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胡锦涛接见中国参赛健儿时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新时代新奥运绽放新精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进一步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和申办举办奥运会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明确了有关遵循。

2015年7月31日,北京凭借国家支持和自身优势在申办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城市。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实地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要求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时指出:“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要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补缺项、强弱项,逐步解决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和‘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问题,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他多次强调,“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开放办奥,借鉴北京奥运会和其他国家办赛经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加强中外体育交流,推动东西文明交融,展示中国良好形象。“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是健民强国运动,也是文化融合发展契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以实际行动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中国力量、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奥运文化更加深厚而丰富,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团结、友谊、和平、进步,北京奥运有诚意、有新意、有深意,在“一起向未来”的旋律中,感受其历史厚重、国际视野、民族特色、时代风范、人民导向。

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了,我们充满期待,世界充满期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