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纳达驻华大使:相信“一带一路”前景非常光明

发布时间:2019-07-19 13:56:0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东海 等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格林纳达,驻华大使,一带一路,前景,光明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格林纳达位于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最南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参与方。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格林纳达和加勒比地区将如何实现共同发展?未来,中格双方会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对此,格林纳达驻华大使戴艾美接受了中国网《“一带一路”大使访谈》节目的专访。

格林纳达驻华大使戴艾美

中国网:大家好,欢迎收看《“一带一路”大使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格林纳达驻华大使戴艾美阁下。欢迎您!大使阁下。今年是您出任驻华大使的第一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您如何评价中国过去70年的发展变化?

戴艾美:首先,我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表达祝贺。中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成果非常喜人。在过去70年中,中国采取了阶段性的策略,逐步推出新政策,实施了不同的战略规划,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在70年的跋涉中,我认为中国每天都取得了持续不断的进步。我非常有幸在此见证这样的发展并为其助力。


中国网:中国致力于在2020年消除贫困,对此,您如何评价?

戴艾美:我祝贺中国让这些民众摆脱了贫困,因为脱贫后就能得到改善生活的机会。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成绩卓著,而且依然在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虽然中国现在仍有贫困人口,但他们正按计划实现脱贫,准备步入更美好的生活。我向中国表达祝贺。格林纳达也可以学习这方面的经验,帮助我们的民众取得进步。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人民实现了发展,国家才能更昌盛。我也向中国表达感谢,希望与中国加强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共同改善民生。


中国网:您认为中国、格林纳达和加勒比地区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实现共同发展?

戴艾美:就“一带一路”倡议而言,格林纳达去年加入了该倡议,我们正在加强相关交流,努力取得进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施各种举措。今年上半年,我国高级别代表团来华参加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收获颇丰。格林纳达和加勒比地区希望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交流互鉴。我相信前景非常光明,也致力于推动这一愿景的实现。


中国网:今天(6月27日)我们庆祝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的国际学生毕业,您刚刚在演讲中提到自己也曾是来华留学生?

戴艾美:是的,我是外交学院一名自豪的毕业生和校友,在那里取得了博士学位。像今天的毕业生一样,我们都是在华留学生,来到了不熟悉的国家,带着心中的愿景——就是取得进步。在这里的学习经历为我提供了新机会,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我回国工作,并成为了驻华大使,而且还是最年轻的大使之一。因此我感谢中国,也谢谢外交学院和格林纳达政府给予我的机会。


中国网:您认为这样的留学项目对推动交流有什么样的作用?

戴艾美:这样的项目非常重要,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我认为它们加强了外事交往,促进了民众的相互了解,因为我们都有共同之处,一旦能彼此理解,就可以携手建造更美好的世界。除了特定的学习项目外,我认为人文交流本身让年轻人有机会来到中国、认识中国。对我们而言,中国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国度,与格林纳达有12小时的时差,搭乘航班可能历时一到两天(取决于航线的选择),因此我们只能通过电视了解中国。如果未曾亲临此地体验和交流,我们很难了解中国。因此我认为,这样的项目对年轻人理解中国意义重大,同样,我也希望中国人来到格林纳达和加勒比地区,更多地了解我们,因为互相理解带来的益处也是相互的。


中国网:所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促进学术交流的项目吗?

戴艾美:我切实希望如此。在格林纳达我们有圣乔治大学,这是顶尖的医学院,不只是地区级的,更是世界级的。现在圣乔治大学正在吸引中国的学子和年轻人前来学医,学成后回到中国或去世界各地行医。

圣乔治大学是一所一流的大学,现在世界上很多大学的医学项目门槛都很高,而有些人并不知道格林纳达在哪,也不了解圣乔治大学。我在此推荐格林纳达和这所大学,以及我国的一切。


中国网:谢谢。最后,请您向我们的观众介绍一下格林纳达。

戴艾美:格林纳达是加勒比地区的一个小岛,位于委内瑞拉以北约100英里。我们的国土非常美丽,被誉为“香料之国”,这里生产的香料销往世界各地。我邀请大家来感受格林纳达的风土人情。我们的旅游业非常发达,来体会地道格林纳达风情,享受世界上顶级的酒店。此外,还有我刚才提到的圣乔治大学和其他多种交换项目。最后,来格林纳达的中国游客可以享受免签。格林纳达和中国关系非常密切,频繁的人文交流会让这样的关系日益亲厚。谢谢。


(监制/终审:郑文华;编审:王振红、王虔;主编/策划:王东海;主持人/翻译:桂思思;摄像:杜添辉;编辑:刘梦雅;后期:刘姝娴;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联合制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