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评价本源
随着科研活动日益复杂且分工精细,以及活动的阶段历时不断增长,科学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已成为社会各领域的支撑,其对社会的影响和地位作用日益重要。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对科研组织管理过程的科技评价及针对研究绩效开展的评估活动。无论是同行评议阶段还是宏观科技评价阶段,评价工作都是一个围绕着价值判断与评价效果的校验在动态变化中不断修正的过程。因此,从本质特征看,科技评价是对科研活动及其产出和影响的价值进行认识和判断的过程。
从国外实践经验看,主要国家通过成立一些相对独立的专业评价机构、制定实施科技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等手段措施,不断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推动科技评价工作朝着法制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而随着我国 1985 年科技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同时伴随竞争性科技项目的设立以及职称、奖励制度等的恢复,科技评价迅速在我国兴起。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SCI 论文指标被引进并作为评价的工具——基于公平和管理者自由裁量权的考虑,这个评价指标从某种程度上遏制了行政化对于评价过程的干扰与影响。
但问题是,随着我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前产生的科研成果并不仅仅是“量化”可以完全衡量的。科技是一个庞大的建制,其涉及的领域千差万别,其成果产出形式也是千差万别,仅凭“量”是无法完全代表的,论文本身并不是成果的句号。针对这一问题和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科技三会”上提出了新要求,“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这五大价值的提法当属首次,科技评价有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