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和人类用水的影响
除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用水急剧增加。图 5 是海河流域近年来人类用水的历史统计。可以看出,2002—2015 年,海河流域人类年生活用水从 51.6 亿立方米增加到 60.6 亿立方米,而年生态用水从 0 增加到 22 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总计增加了 31 亿立方米,这相当于北京市年生活用水量(以 2011 年 16.3 亿立方米为准)的 2 倍,天津市年生活用水量(以 2011 年 5.4 亿立方米为准)的 6 倍。过去 14 年间,海河流域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都在急剧增加。31 亿立方米用水的增加量接近于 2015—2016 年“南水北调”中线的年调水量(38.3 亿立方米)。
据统计,海河流域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不足 300 立方米/年,是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 1/7,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 1/24,按照人均水资源量 500 立方米/年的标准,京津冀地区属于极度缺水的地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口数量远远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地表水资源量已经远远超过健康河流的生态标准,如果人类使用河流总流量的 20%,人与自然可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如果用到 30%,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超过 40% 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这是国际标准的极限,而京津冀已用到 90% 以上,地表水的过度使用已严重危及河流的生态安全。
除地表水过度使用外,过去几十年间,京津冀地区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华北平原遍布着 200 多万口机井,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的超采总量已超过 1 200 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 200 多个白洋淀的水量;过度开采形成了 20 多个漏斗区,漏斗区面积达 5 万平方公里。地下水的超采使得地下水的埋深越来越深,其中天津地下水埋深最深可达 110 米,河北沧州机井的井深已达到 800 米。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还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灾害,如地面沉降、土壤变干、海水倒灌、湖泊湿地干涸等。1951—2015 年,号称“华北之肾”的白洋淀干淀达 10 次之多;海河流域的河道(包括各支流)断流长度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 1 000 公里到现在的 4 000 公里以上;湖泊湿地面积从1 500 平方公里锐减到 122 平方公里,年入海流量从 116 亿立方米急剧减少到 25 亿立方米。受气候变化和人类用水的影响,京津冀地区河流的径流急剧减少,几乎是到了“有河皆干”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