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打开中国发展的动力转换之门

发布时间: 2015-12-22 10:22:33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张宿堂、陈二厚等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结构调整 光伏产业 资源环境承载力 江津区 周期性过剩 干馏 结构创新 动力

胡焕庸线,是东北起自黑龙江瑷珲、西南至云南腾冲之间的直线,因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而得名。它划出了东部与西部、富裕与贫穷,也划出了中国区域经济的长期失衡。

随着区域协调的演进,经济层面的胡焕庸线正逐渐消失,增长的潜在动能得到释放。

协调发展不止区域协同“一子”。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空间将在协调中拓宽,发展后劲正在协调中增强。

目标既定,路径清晰。中国经济向着更均衡更优化的结构奋勇攻坚。

……

“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正待启航。

此时此刻,处于发展关键时点上的中国,愈发吸引全世界的瞩目和倾听。

从安塔利亚到马尼拉,从巴黎到约翰内斯堡,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断向世界传递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强烈信号——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我们强调坚持进行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让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

“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工业化需要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好自身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全球配置。”

……

这是创新增长路径的关键抉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不仅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也是引领经济结构重塑的一场深刻变革。

蓝图振奋人心,目标催人奋进。

前进路上,尽管会有巨大的改革阵痛,尽管会有诸多的风险挑战,但我们有更坚定的意志、更科学的方法,打开结构之门,激活增长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中国巨轮向着“两个一百年”目标扬帆远航。(记者张宿堂、陈二厚、赵超、刘铮、王宇、韩洁)

   上一页   1   2   3   4   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