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结束的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以减贫为首要目标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全球减贫进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0月17日,在中国第二个扶贫日、世界第23个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中国于10月16日举办2015国际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将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中国政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全面推进扶贫攻坚的举措,体现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决心,彰显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减贫合作,共享减贫经验的大国责任和担当。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消除贫困,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上,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立足自身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中国基本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少了4.39亿,在教育、卫生、妇女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实际上,中国减贫成就受到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国认可和称赞:2008年9月10日,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长诺埃琳•海泽女士在“联合国亚太经社千年发展目标”会上表示:“中国为削减世界贫困做出了杰出贡献……如果没有中国的杰出贡献,千年发展计划将很难实现。”2009年9月30日英国首相布朗在《每日电讯报》刊登文章,称赞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的改革逐步让人民摆脱贫困,中国在此所用的时间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短,这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我们所有人的骄傲。”
中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减贫成就,其基本经验与核心模式可凝炼为:一是国家责任的引领;二是国家能力的支撑。
首先,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关心与决心。消除贫困是检验一个政府道德责任的重要标准,政府不仅仅为富人“锦上添花”,而且更要为穷人“雪中送炭”,要看一看政府怎样对待那些处于人生黎明的人——儿童;那些处于生命黄昏的人——老人;那些处于生活的阴暗面的人——病人、穷人和残疾人。早在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4年12月31日,习近平向全国人民致二〇一五年新年贺词,贺词中提到:“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2015年03月08日,习近平参加“两会”广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指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成功消除贫困,有了责任决心的引领,还需要国家能力的有力支撑。201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协会(AEA)前主席安格斯•迪顿认为:放眼全球,国家能力的缺失——即无法提供富国人民习以为常的服务和保护——是贫困和落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方,国家欠缺收税或提供服务的能力。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契约在穷国通常根本不存在——在富国也不完美。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迪顿进一步强调:“穷人需要政府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绕过政府短期可能改善现状,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援助会破坏穷人最需要的东西:与他们携手共进创造今天和明天的有效的政府。”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福山认为,一个强大和高效的政府是国家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走向要发展现代化的关键,他认为中国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具备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这也是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毋庸置疑,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调控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手”的作用。只要提出具体目标,就能实现,这可能是全世界没有其他任何国家可以比拟的优势。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7000多万人全部脱贫的伟大目标,就是说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我们相信依靠国家能力的强力支撑,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通过任务分解、压力传统机制,一定能够圆满完成2020年全面消除贫穷的发展目标。难怪作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阿富汗,其前总统卡尔扎伊曾感慨道:“如果阿富汗有机会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会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因为它行动高效,决策果断,以结果为导向。” (作者:杨多贵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