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振红)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功能网络化与郊区城镇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缺乏产业支撑等一系列问题。由此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严重影响了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规划》,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是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那么,什么是“城市病”?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向春玲认为,“城市病” 是指在一国城市化发展某一阶段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不协调,所导致的对城市整体发展和城市生活的负面效应。城市化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现象,因此,“城市病”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是城市的经济病,如城市化发展没有产业来支撑,因此出现的就业岗位不足而引起的失业、贫困,以及城市经济不发达导致城市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等等。
其二是城市的社会病,面对大量人口的涌入,城市政府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城市社会治理措施,因而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人口失业、住房紧张,以及由此导致的越轨和犯罪大量出现,严重地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
其三是城市生态病。当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活动超过城市人口承载力的极限状态时,城市的公共绿地、水资源、各种能源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生态病出现,将加剧“城市病”的蔓延,城市不再成为人类宜居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