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历史是最好老师

发布时间: 2015-01-09 17:17:0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陈锋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陈锋 反腐倡廉 历史 制度 教化 传统 反腐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王岐山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工程,与历朝历代肃贪兴廉具有本质区别,但是也能够从历史中汲取许多经验教训和启示。

一、历史是一面镜子

历史籍典“记事载言,劝善惩恶”,是鲜活的价值趋向教育。回首和反思历史,“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肖而内自省”(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历史对过往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是非判断,具有生动的现实警示作用。“二十五史”中《循吏传》、《酷吏传》、《佞幸传》《奸臣传》、《忠义传》、《列女传》、《孝义传》等分类立传,泾渭分明,体现了当时的价值尺度,对活着的人们是很好的规诫。

历史就是“龟鉴”。《诗经》说,夏亡殷鉴。孔子编《春秋》、司马光编《资治通鉴》、苏天爵撰《治世龟鉴》,都是汇集历史的经验教训,反复强化着廉洁执政规范。面对历史,凡是有历史意识的人,都不会苟且自己的行为,而会更加自省自警、择善而从。屈原恐“修名之不立”,在遁世求荣与守道自终之间,毅然选择了为国殉志;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样认为历史声誉重于苟活。而只有那些丧失了历史意识的人、漠视历史存在的人,才难以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最终在利益的诱惑下,在私利欲望的躁动下腐败堕落,成为历史反面教员。诚如是,党员干部经常读一读历史,面对历史这面镜子照一照,能够心存敬畏、慎独慎微,讲规矩、守戒律,不断洗心革面、日日常新,拒腐蚀永不沾。

二、要有选好人、管好权的制度

通过优良制度选拔任用合格官员,是政治清明的关键。在中国古代,世卿世禄制度,九品中正制度,维护贵族世袭特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力传》),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相对而言,科举制度遏制了选官任官特权,对古代社会的廉政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最初,科举取士就是要从民间选拔人才,冲击腐朽的门阀政治。相对于世袭、举荐等制度,科举取士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选官渠道。广而大之,就形成了一条文化精英政治道路。科举择官,既得重用,又受尊重,“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文献通考•选举五•举士》),社会上竟有焚香礼进士现象。那些依靠个人奋斗出类拔萃的士子们,满腔家国情怀,致力修齐治平,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故入仕者不复以身家为虑,各自勉其治行”,“名臣辈出,吏治循良。及有事之秋,犹多慷慨报国。”(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六•宋制禄之厚》)

在古代中国,保障廉政的还有行政监察制度。它发乎秦汉,迄至明清。监察官在官制中相对独立,“内承本朝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汉书•薛宣传》),依法遵令行使建言政事、纠弹官吏、监督司法、巡查政务、审计财务、考核人事等多项职权。尤其是那些被派往地方“代天子巡狩”的御史,可以参与审核大案或疑案、受理申诉和控告、巡视刑狱,可谓“天子之法官”。各级监察官员有充分的权力,有效地遏制了特权者的恣意行为,预防和惩治了权贵官僚的贪婪恣肆,牵制和削弱了地方势力的坐大与分裂,为保障政权健康运行和稳定巩固,促进社会进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孙中山先生就曾充分肯定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不独行之官吏,即君上有过,犯颜谏诤,亦不容丝毫假借”,是“自由与政府中间一种最良善的调和方法”(《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81页)。

但是,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还是受制于专制皇权,无法达到对最高权力的约束和制衡,不可能造就权力分立的政治体制,终也不能打出政治清明的永远保票。清朝康雍乾空前盛世豢养出大贪官和珅,仅此一例足以说明君主专制制度在预防和惩治腐败方面的功能极不完备。

在秦之前,世卿世禄制度将社会政治权益集中于少数世袭贵族集团,极易滋生腐败。春秋战国兴起官僚政治制度,建构出皇帝、官僚和民众三个政治层级。治理国家的官僚们,“所尽的责任,减至最小限度。所得的利益,扩充至最大限度。……所以怠惰和贪污,乃是官僚阶级的本性”。(《吕思勉讲中国政治》,九州版社,2008年版,第211页)又因为民众始终没有民主权力,国家政治命运便寄托在皇帝一人身上,这就形成了“一人为刚,万夫为柔”(《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版社1999年版,第一辑《古史钩沉论一》,第20页)的政治格局。那些开国君主往往还有称霸天下、匡济国民的气概和能力,其子孙们却逐渐文弱,逐渐愚钝,仅仅依靠“礼义廉耻之士”治理天下。而“礼义廉耻之士”有时能征得,有时就未必征得。另一方面,那些力强、志武、敏慧之君,以其强烈的权力意志号令天下,未尝不与“礼义廉耻之士”针锋相对,于是就不惜牺牲他们的“礼义廉耻”,贯彻自己的意志,畅快自己的意愿,把好事情办坏了和把坏事情办成了成为常态。因此,封建君主制度会自然产生或忠良贤士难求、或忠奸善恶不辨的局面,会自然产生出篡权弄权之辈,结果不是这些腐败分子身败名裂,就是江山易姓破碎。(《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版社1999年版,第一辑《古史钩沉论一》,第20页)这说明,廉政建设必须要革除专制制度。晚清之后,中国廉政建设和先进的中国人奋斗的政治方向,朝向了民主与科学,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