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韧性何在?

发布时间: 2014-08-11 08:45:3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闫敏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韧性增强 宏观经济 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由于长期以来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供给要素与需求要素均发生改变,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即由原来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当前7.5%左右的增速。从历史看,这一增速要好于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在内的发达经济体潜在增长水平下滑的情况。以日本为例,1956-1973年,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3%,而1974-199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下滑至4.3%,较高速增长阶段下降一半左右。从现实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0-2%左右的增长水平,同时也高于与我国发展阶段相类似的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韧性。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韧性何在?

第一,中国经济体量大,外汇储备多,财富积累较充足。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当前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在回落,但增量还在扩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海洋中的航空母舰,其经济实力与体量的“规模效应”足可以抵御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风浪。

第二,“新四化”同步发展,回旋余地大,市场空间广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新四化”不仅涉及到生产领域,而且涉及到生活领域。工业现代化有利于增加财富供给,提高生产力;信息化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城镇化有利于扩大需求,促进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劳动力转移,减少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新四化”一方面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还将不断提升在产业、投资、消费、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第三,中国地域辽阔,区域城乡存在差距为经济发展在空间维度提供了可能。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占全国60%以上,人均GDP则刚刚达到5000多美元,而东部部分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以上。区域与城乡的差距为我国产业转移、消费结构升级、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提供了空间。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梯次转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有利于带动相关地域就业、消费的发展;另外,我国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将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的与基础设施建设,并推动住房、汽车等消费需求增长。

第四,已经出台和还将陆续推出的一系列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将对稳增长持续发挥作用。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步伐加快,政府简政放权,在投资、财政、金融等领域均推出了有力措施,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微刺激政策。改革创新与宏观调控对于激发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积极性,增强社会信心具有重要作用。(闫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闫敏专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