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提黄金水道战略 谋长江经济带促全局发展

2014年04月29日10:4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黄金水道 长江经济带 李克强 长江中游 长江干线 长江水域 全局 中部崛起 产业转移 板块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马海燕 欧阳开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消息一出,“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迅速成为热词受到各界关注。

这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中国政府提出的又一个面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目前长江干线货运量约20亿吨,位居全球内河第一,为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的4倍和10倍。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面积205.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约21.4%,国内生产总值23.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约40.9%。

李克强说,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晓山告诉中新社记者,谋划这样一个大范围的长远发展,把内陆和出海口相连,把长江水域上东中西部地区相连,是中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条水道能有效将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可持续发展贯通,无论是对于生产要素流通,还是资源优化配置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黄金水道”的提出是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当前全球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正面临深度调整,经济重构带来市场、产业、科技、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复杂激烈;中国国内发展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于过往区域发展战略,此次黄金水道沿岸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串联式带状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意义深远。

从长远看,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围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这一主线,未来长江经济带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示范带。

李克强表示,要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1/5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由此带来的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协调发展等任务也迫在眉睫。马晓河认为,要实现黄金水道的战略目标,难度最大的还是如何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利益,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形成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新机制,最终影响着生态补偿、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施。

产业转移中的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要避免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时造成边发展边污染的问题,张晓山认为,最根本就要废除“唯GDP政绩观”,促进官员考核机制的转变,避免“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

李克强也指出,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要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做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在全流域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控制污染排放总量,促进水质稳步改善,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完)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