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驳斥"环境威胁论" 专家称中国是资源消耗受害者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1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新网11月13日电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针对海外所谓“中国环境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说法,中外学者官员昨日正式给予正面回应。

昨日闭幕的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国合会”)发表报告称:“所谓‘中国环境威胁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也缺乏国际法依据。”

“国合会”昨日发布的《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展望和出路报告》认为,从国际法层面分析,中国经济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外部环境影响并不违反WTO各项要求。而从参与国际环境协定和履行相应义务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态度是负责任和有效的。

《报告》认为,相对于中国发展对其他国家带来的经济效益,中国对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被片面夸大了,而中国对全球环境带来的正面环境效益则完全被忽略了。

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原署长拉贝尔称,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外部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中国政府正在认真地对待,并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但有些西方媒体大肆渲染了中国对全球的环境影响,甚至在西方还出现了“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论调,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他国的环境、对全球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有关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说法也常常出现于西方主流媒体上。“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拉贝尔说。

“我们经过事实调查与国际法分析,对中国的外部环境影响作出了几个基本的判断。”原中国国务委员宋健说,被西方某些人指责的破坏环境的中国贸易行为,例如石油贸易、矿物质贸易、合法的木材贸易等,在WTO的法律体系内都属于合法的自由贸易的范畴,在多边环境协议里或者没有涉及或者属于法律的空白与灰色地带。中国与其贸易伙伴都是本着自由贸易的原则进行贸易,并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法。

宋健认为,即便是中国与其贸易伙伴进行贸易时造成了某些环境影响,也不应当由中国来单独承担,而应当由产品链的各个生产者、消费者与贸易方来共同承担,随着产品链的延伸,西方国家甚至是最终用户。

“只有个别少数的外部环境影响是由于国际法执法不严造成的。”宋健举例说,象牙非法进口到中国的确造成了外部环境影响,然而,中国也同样可能是受害方,国际市场上非法走私藏羚羊绒,导致了中国的藏羚羊种群数量的大幅度减少。

《报告》指出,中国的发展既有外部的环境影响,同时又被外部环境所影响。由于中国以货物为主的贸易结构,输出了产品而保留了污染物,因此中国受到的负面环境影响更大些,而中国对其他国家带来的正面环境效益几乎被完全忽略了。

“中国的发展带来的环境影响是国际产业化分工转移的产物。”拉贝尔认为,在现有国际经济贸易分工中,中国是资源消耗和污染的主要场所及主要受害者。

拉贝尔指出,加强全球环境管理、克服全球层次的市场失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解决这些问题。过分强调中国的外部负面环境影响,将会限制中国的发展权。

宋健和拉贝尔共同表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环境威胁论”主要是基于一种双重标准下的道德判断,而非基于国际法的基础。当前,国际法存在许多灰色地带,需要通过全球环境合作来不断完善国际环境法体系。(章轲)

来源: 中新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