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高度关注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设覆盖城乡的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专家据此分析,中央对待医改问题的思路出现了重要转变。
时隔两日,又有消息传出,财政部已经酝酿在医疗卫生事业上追加投入1千多亿元,并可能主要用于覆盖城乡的医保支出。
医改出现新思路
记者从有关消息人士处了解到:财政部已经倾向于在医疗卫生事业上追加投入1千多亿元,具体数额目前还在讨论中。对于本报记者的求证,财政部社会保障司一位官员表示:暂时不予置评。
“无疑,目前关于增加卫生投入的问题已是共识。”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顾昕说,“胡锦涛总书记10月23日的讲话表明,完全可以维持现有医疗卫生体系前提下进行医改。在此基础上,哪里有毛病就改哪里,而不必对现有医疗结构动大手术。”
“值得关注的是,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并没有过多涉及‘以药养医’等医疗体制问题,而是将医改的重点锁定在‘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赵杰博士表示,“这似乎体现了高层对待医改问题的思路转变:对医疗体制改革这样一个复杂的多系统难题,暂时不作过深的触动,对相关争论也暂时搁置,而是转为尝试一种简单易行、直接解决问题的医改思路,即从直接满足人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入手,实现公共财政政策光辉在和谐社会建设上的照耀和体现。”
赵杰认为,这也是一种立足于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解决医疗体制痼疾的改革思路,体现了政府职能向弥补社会事业这个“短腿”的转变。“这个思路不排斥对药品购销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但是,它的重心落在提高财政资金在人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方面的保障水平和支付范围上。”他说。
据了解,1997年中央提出了“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服务体制”、“药品流通体制”三个改革角度。至今,国家依然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探索。但有专家指出,由于体制改革难度太大,这一思路在操作中很容易陷入环环相扣的“死循环”,致使医改裹足不前。
“高层的声音表明,可以尝试在现有医疗结构布局不进行大改动的前提下,从直接满足人民卫生保健需求的角度入手,以优先建设覆盖城市、乡村的医疗卫生网络和保障体系为医改的突破口。这一思路的最大优点是:不停滞于体制问题的无休止争论中,更轻便地直接进入操作环节。”赵杰说。
据分析,10月10日,卫生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毛群安的发言就已经显示了决策层在医改问题上的态度。当时毛群安曾表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如同医疗卫生保障的两张网。这两张网的惠及对象,应该涵盖并支持中国百姓的最基本医疗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就近看得上病、花少量的钱看得起病。”
追加投入用于医保
“1000多亿?恐怕也不会拨到卫生部吧?我们建国以来最大的一笔财政拨款(给农村医疗项目),也只有216亿,还是各级财政凑起来的。”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说。
据分析,这一拨款很大可能将是用于医保领域。
“现在的分歧就在于,增加的这个钱怎么花?如果这方面没有达成共识的话,医改仍然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对于财政部即将确定的增加医疗卫生的投入如何使用,顾昕认为,当前最为核心的争论集中在医保体系上。
他分析说,在现有医保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社会医疗保险全面覆盖从业人员、强制从业人员为其无工作的家庭成员投保、并且有政府医疗救助制度保证为贫困家庭投保,如果把城市低保居民的医保财政支出,加上国家补贴农村医保的财政支出,总和应该就是1000多亿元。
“目前医保形式主要有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国内的一些专家认为,应该对现有的医保体系推倒重来,建立一个全民完全免费的医保构架。我不同意这个意见,我认为对现有构架进行修补就足够了。如果建一个完全免费的新构架,不要说1000亿元,就是按照他们计算的2000多亿,还是可能远远不够。这样一来,国家的负担必然过重,这就很可能使改革又陷于口头讨论中,最后永远也实现不了。”
据了解,有关专家在今年9月举行的社保论坛上表示,按照2003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和《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综合考虑虚高的医疗费用控制、潜在需求释放、政府支出结构调整等因素,对费用进行估算,假设要建立“全民基本健康保障体系”,政府财政支出为2690亿元人民币左右。
该观点中对“全民基本健康保障体系”的描述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全民基本健康保障体系由三级医疗机构提供,居民按照依次转诊模式就医;第二,设定全民基本健康保障的医疗服务目录,基本医疗保障目录中的服务享受医疗补贴,目录以外的适用商业保险。第三,政府卫生财政拨款主要用于全民基本健康保障计划,支出在于社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及门诊住院费用等三个方面。据说此建议曾被推荐给财政部参考。
“如果构建上述这个免费医保体系的话,意味着财政部要至少追加2690亿。但如何证明,这笔钱投下去就一定能办成事,而不是遭遇无底洞?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承诺的问题。”顾昕说,“所以,财政部可能最终不会采纳这一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