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报纸和网站上,“医改走中国模式,两种基本医疗覆盖城乡”的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又成为大热点。
“医改模式”之争,经历了一个有趣的过程:医改小组比较青睐的“英国模式”,虽然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欢呼声,但“全民同保”被一些人斥为“大包大揽”、不切实际。本月10日,卫生部发言人出面澄清:模式之争本来就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话音刚落不久,昨天,“中国模式”走进了大众视野。
根据卫生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的解释,所谓“中国模式”就是:农村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市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两种方式并举,对中国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其实,10日卫生部也曾经表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的方案‘没有时间表’”,刚过去没几天,就有“中国模式”的推出,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也许它还带有一些试探性质,毕竟,这个模式与人们期待中的模式或方案多少有些差距。
差距何在?这个城乡有差别的保障模式,说白了即城里人的保障好一点,农村人的保障低一点。赞同者看中这个方案的理由是,它“符合国情”,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乍看起来,他们的逻辑似乎简单,很“务实”:全民医保这样花钱的事情,只有等钱够多了,才有可能去办。
回头看看早已确立全民医保的国家,是不是这样呢?近百年来,160多个国家都先后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别的不说,近百年前的英国,70年前的美国,68年前的日本,不比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高吧?他们可以以当时有限的财政收入负担国民的医疗,为什么我们现在做不到?
再穷也要看病,这是人类最朴素最可贵的情感。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人得了重病或绝症,他的家庭无论多穷,往往是千方百计求医问药,只要有一线希望,不惜四处举债挽救生命。一个家庭对于它的成员是如此态度,一个国家对于其公民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
什么叫“以人为本”?人——不管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有病了,可以得到应有的、平等无差别的医治,应该是起码的标准。
近些年来,我们在谈论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时,更多提到的是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甚少有人论及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智力素质)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需要强调的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与长远利益,关心环境也好、资源也好,最终都是在关心人;而关心人,最不能忽略的是关心人的健康,让所有的国民得享同等的医疗保障,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内容。将城乡分开考虑的模式,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思路,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的现实。试问,一个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得了病,能花几百块钱的路费回到乡镇卫生所医治吗?如今,农村地区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的现象依然普遍,再实行城乡差别保障,只能会进一步扩大城乡差别。
追根到底,是否建立全民医保,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权利平等的问题。权利应该是一步到位的,医改模式的最后确立不该是决策层自说自话,也不该是城里人自说自话。所谓城乡实行两种医疗模式,不管是一种试探,还是即将得到确定的政策选择,它只能是一种短期的过渡性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