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从2004年底每桶43.45美元到今年8月7日每桶79.85美元,整整上扬了83.77%。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10月原油期货价格一路下跌至9月19日每桶61.55美元,跌幅超过22%。
受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维持产量上限不变、伊朗核问题出现缓和迹象及美国夏季用油高峰已过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WTI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大幅跳水。
业内人士表示,价格下降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来说是个好消息,中国在将来几个月为进口石油买单时可以少付点钱,但更重要的是,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来说,这次价格骤降带来一个重回市场化跑道的可能性。
心理价位
业内人士估计,在国际原油价格大体保持在55-60美元/桶的时候,考虑人民币升值的潜力,国内外的成品油在价格上将得到“接轨”,此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也容易得到最后的推动。
但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依然保持在60美元/桶以上,对于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改革,仍然很“贵”。
事实上,中国有关决策部门一直抱怨国际油价的“投机”因素太重,“投机”的泡沫要达20-30美元/桶。所以,中国两项重要的石油行业决策,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和战略石油储备的实施,都受此影响。
业内人士称,现在已经进入国际原油价格和进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所必须承受的心理价位进行对接的关键期。
尽管中国是国际原油的价格接受方,但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在石油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设立一道屏障,使国内成品油的价格高于国际成品油的价格,国内炼油厂产生政策性亏损。
所以中国有关决策部门一方面希望“不正常”的油价能够下降,以便推行市场化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另一方面努力调高整个社会的心理价位。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际原油的价格下限仍高于中国有关决策部门的“心理上限”,但已经非常接近,从而价格改革的阻力也在弱化。
事实上,中国的“心理上限”近年来也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高涨而逐步小幅调整,为重回市场化跑道而热身。
在低油价时期的1998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主动和国际市场挂钩,对汽油、柴油价格零售实行政府指导价。并在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次加以改进,形成和国际成品油市场三地(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现货市场)价格挂钩的机制。
由于2002年后国际油价上涨太快以及受2003年“非典”的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只得远望国际油价项背,并在2003年最终放弃跟随国际油价,以换取价格的稳定以及社会的稳定。
谨慎的调价态度一直保持到2005年末。从2004年初到2005年末,调整油价8次,油价总共上涨1000元/吨左右。
今年三月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出台,政府试图重新回到市场化轨道。变化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油价小幅上涨,二是建立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的机制,三是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征收特别收益金。今年以来两次调整价格后,油价上涨幅度显著,为历年之最。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国内外的成品油价格差价仍高达每吨1000多元人民币。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日前也强调,尽管国际油价近期有所下跌,中国目前的汽油价格仍低于国际市场水平。中国政府已经两次上调汽油价格,但差距依然存在。
业内人士认为,跨越这个差距依然有两方面的做法:坐等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另一方面逆市小幅向上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但后者的压力大大增加了。
专家认为,有关决策部门对“合理”原油价格存在一个心理预期。2006年3月26日起执行的石油特别收益金的起征点可以作为一个心理预期的参考。
石油特别收益金是指国家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的收益金。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比率按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原油的月加权平均价格确定,起征点为40美元/桶,相当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大约50美元/桶。
此外心理预期也影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实施。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在第一批设施渐渐完善后,面临吸储价位的判断。业内人士称,设计的理想吸储价位是30~40美元/桶,但现在这一预期已水涨船高。
降价不会助推进口增加
业内人士说,由于中国年底的原油进口已经大体安排妥当,这次价格骤降不会助推进口的增加。
而且目前中国的原油进口对价格并不敏感,价格的下降只是降低一部分进口成本,并不会在旺盛的需求外“锦上添花”。
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燃料和原料需求稳定增加,而国内市场对成品油价格的严格管制使得国际市场高价格没能完全传达给消费用户。这造成今年中国原油进口市场价量齐升的局面。
由于国内原油产量继续落后于炼油厂加工量的增长,对进口原油的需求显著上升,中国的石油进口在高油价下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石油需求增长比去年明显加快,石油进口量将创新高。
去年,国内原油产量有较大的提高。西部特别是延长和长庆油田以及海上油田产量两位数的增长,使得全国原油产量增长4%。今年以来国内原油产量恢复微量的增长:西部以及华东等地油田增产抵消了东北地区大庆和辽河等主力油田的减产,今年1-7月份国内原油产量增长2%。远低于炼油厂原油加工量6%的增幅。
炼油厂原油供应缺口只有通过增加进口来弥补。但尽管原油进口量6、7两个月比去年同期连续下降,但8月份以来进口又恢复增长。
7月份原油进口量降到1064.25万吨,比一年前下降3.9%,但前7个月的累计进口量增长12.5%,由2005年同期的7462.28万吨增加到8397.89万吨。
业内人士分析,二季度以来,国内油品需求增长加快。7月份表观需求量比一年前增长将近10%,增幅虽然低于二季度,但远高于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
海关数据表明,中国进口到岸价的平均水平今年以来已经稳稳地超过60美元/桶,而去年的平均成本才大约50美元/桶出头。
炼油厂原油加工量保持增长势头,7月份全国炼油厂加工原油2555.35万吨,是历史上单月加工量的最高水平。1-7月份的累计加工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9%,达到17467.75万吨。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的原油加工量将历史性的突破3亿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