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下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张淑英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互联网宣传协调会”上透露,涉及2亿多农户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方案已经确定,普查工作将于2006年12月31日24时开始。
张淑英介绍农业普查方案的具体情况时说,农业普查是我国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开展的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我国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张淑英指出,在经过第一轮八个省区市的试点和第二轮综合、专项试点后表明,普查方案具有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内容科学、方法可行的突出特点。
张淑英说,在我国,农业普查每10年一次。第一次农业普查在1996年,自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以来的10年中,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次农业普查主要目的是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近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准确掌握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资源以及农民生活状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涉及全国3万多个乡镇、60多万个村委会、2亿多农户以及大量的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单位,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农业普查。张淑英介绍说,农业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6年12月31日24时,普查时期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农业普查分为几个阶段,普查培训阶段为2006年6月-2006年11月;现场工作准备阶段为2006年9月-2006年12月;登记阶段为2007年1月-2007年4月;数据处理阶段为2007年4月-2007年12月;资料开发和总结阶段为2007年12月-2008年12月。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出席了会议并做总结讲话。他指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一次意义重大但难度也很大的普查。针对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国家统计局反复讨论、几经修改,最后决定致力于打造“阳光统计”,统计成果为社会共享。为此,尽量减少一般性的常规统计指标,而把各种结构性指标或原来没有的一些重要指标考虑进来,使此次普查更全面、更实用,同时避免重复调查和数字矛盾。
邱晓华指出,农业普查不仅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来看待农业普查工作,有一种统计报国的理念,有一种提供决策咨询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尤其需要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为农业普查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邱晓华强调,要做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培训的准备工作。这次全国农业普查以行政村为普查区,即将全国划成约70万个普查区、600万个普查小区,需要聘请普查指导员70多万人、普查员600多万人,加之县(市)、乡镇普查人员,全国将有700多万人参加农业普查一线工作。因此要建立5万人的骨干队伍。邱晓华要求普查工作人员真正掌握普查程序,提高普查业务技能和质量。
小贴士:西方国家从19世纪中叶就陆续建立了农业普查制度,一般每5至10年进行一次。联合国粮农组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承担制定每10年一个周期的世界农业普查方案。从1996年我国第一次开展农业普查起,我国的农业普查已经加入到世界农业普查体系中。 (王振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