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气象局局长:气候异常有缘由 科学防御属上策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7 月 3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自然灾害为何频发?如何有效防御?记者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

今年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地方气候异常多变、自然灾害不断,损失巨大。自然灾害为何频发?如何有效防御?7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就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今年以来,气候异常多变,灾害频发,但并不是历史上自然灾害最重的年份,也并非全球个别现象

记者:来自北京市气象台的消息表明,截至30日,北京7月降雨天数达27天,创近5年之最,比近30年同期平均降雨天数多了近一倍。这成为今年各地天气的一个普遍现象。您如何看待今年我国的气候现象?

秦大河: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多变,灾害频发,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干旱面积偏小外,暴雨、雷电、台风、沙尘暴、低温冻害、雪灾、酸雨均偏重。截至目前,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及森林火灾、泥石流等衍生灾害造成13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由于持续干旱少雨,5月下旬东北林区发生多起特大森林火灾,持续时间长,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特别是7月中旬以来,不到半月时间我国接连两次遭受强台风袭击,其中“碧利斯”引发洪涝灾害造成612人死亡、208人失踪;“格美”又使得福建、江西、广东、安徽、湖南出现暴雨洪涝、山洪和山地灾害。

记者:今年是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重的年份吗?

秦大河:虽然今年我国遭受的自然灾害比常年同期偏重,但并不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年份。截至目前,台风造成的灾害损失虽然是自1997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但1996年的台风损失和死亡人数都比今年严重得多。此外,暴雨洪涝影响的范围与造成的损失,也远比1998年要小。

记者:从世界范围看是不是只有我国今年的气候变化异常?

秦大河:不是这样。我国气候异常,只不过是全球气候异常的一部分。

今年自然灾害较多、偏重,主要有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强度偏强和冬春季及初夏气候系统异常等原因

记者:气候异常,自然可能成灾。今年我国自然灾害是不是较多、偏重?

秦大河:是的。今年我国自然灾害较多、较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强度偏强。例如暴雨、大暴雨出现的频率增加。台风强度增强、登陆台风的破坏性增强、移动路径异常,加之与其他天气系统配合,容易导致南方一些地区强降雨,引发严重的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二是今年冬春季和初夏气候系统的异常,冬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偏高,使得东亚季风活动加强,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强,增加了向我国大陆输送的水汽,同时诱导台风频繁发生,并增加了登陆和西行的几率。

科学应对、积极防御严重自然灾害,应当坚持三个原则:发展第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依靠科技进步

记者:自然灾害是否有规律可循?

秦大河: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我们就能够不断揭示自然变化的规律,解决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如果不依靠科学力量,而寄希望于迷信和巫术或者伪科学,人类只能愈受其害。只有科学地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探索其发生规律,才能够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记者: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自然既不能束手无措被动退让,也不能盲然出击增加成本,那么,如何才是科学应对呢?

秦大河:我认为,应当坚持三个原则,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其一,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虽然台风、暴雨、地震、火山等的强度、频次并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但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小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及社会制度相关的防灾减灾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都充分表明,无论是进行历史比较还是横向比较,经济越发展,综合国力越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综合实力就越强,重特大自然灾害的人员伤亡程度就越轻。就我国而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加大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预报预测、防灾减灾措施等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交通、通信、电力基础设施特别是与减灾密切相关的海防、堤坝、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以有效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

记者:那第二个原则呢?

秦大河:那就是必须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事实证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加重了自然灾害。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燃烧造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逐渐增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淡水资源日益匮乏,大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海平面上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能源。要尊重自然规律,调整工业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要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

记者:其中,科技水平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吧?毕竟,极端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等许多方面的难题还是世界性的,需要求解。

秦大河:是的,第三个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研究、监测、预报、预警水平。用不断发展的科学认识自然,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防灾减灾是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我国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极端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当前,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科学监测、预警、预报能力距离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有差距。而且,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预警信息传递仍然是广大农村、山区、海岛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

记者:这方面需要从哪些地方来突破?

秦大河:从气象方面来讲,就是要加强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研究,发展先进的天基、空基、海基和地基探测技术及地球系统预测预报模式系统,通过对地球系统各个圈层的实时监测,收集大气、海洋、陆面、冰雪、植被等演变信息,强化信息共享,提高和改进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的监测预测预报能力;加快建设更加快速有效的应急体系,加强预警信息传播,尽最大努力使灾害预警实时到达所有受灾害影响的群众,为防御自然灾害,挽救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 (记者 赵永新 刘 毅)

链 接

就全球范围看,今年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形势十分严峻:

1月下半月,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频繁发生暴风雪和寒流,其中仅在欧洲地区就造成300多人死亡;2—5月,全球许多国家均遭强度不同的暴雨袭击,在一些地区还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其中2月17日菲律宾东部因连续暴雨诱发严重泥石流灾害致1800多人丧生;4月下旬,巴基斯坦中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高达49.5℃,高温热浪造成至少137人死亡;5月15日,印尼首都雅加达以东约400公里的默拉皮火山开始爆发;7月上旬至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持续高温热浪,141人死亡,并造成严重的电力和能源紧张;7月17日,印尼爪哇岛南部海岸海底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袭击爪哇南部沿海一带导致668人遇难,287人失踪。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气象部门:气候异常 中国今年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